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运城华彩乐章(2)
谋划长远,干在当下。
一年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围绕生态修复治理、湿地保护、国土绿化等方面,高标准谋划实施黄河流域(运城段)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建立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助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实施生态保护“十大工程”,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这“十大工程”包含了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国土绿化工程、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水土保持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河道安全治理工程、高效节水利用工程,共计13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85个,开工率为63.4%;2020年度已完成投资69亿元。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牵引,我市还科学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有效带动生态保护全局工作——
加强河湖“四乱(乱占、乱建、乱挖、乱采)”问题整治,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河湖生态”专项行动,对区域内河流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深入推进“清‘四乱’”工作,完成河道确权定界摸底工作,切实维护了黄、汾河道秩序,为母亲河筑牢安全红线。
——加强生态保护执法力度,对沿黄、沿汾排污口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坚持以生态倒逼转型,严格招商选商,坚守环保底线,对污染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目前,我市各类水体综合治理不断加强,水质改善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汾河庙前和涑水河张留庄两个国考断面水质退出劣V类。
——实施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黄河潼关到三门峡大坝河段近期治理和禹门口、北赵、夹马口、尊村、大禹渡、小浪底等15处大中型引黄泵站工程,有效提高了黄河流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如今,沿着黄河岸线从河津到垣曲,一派繁忙景象。沿黄旅游一号公路建设、沿河坡面绿化、汾河入黄河口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正有序展开,一条条在河渠两岸延伸的绿色廊道,一幅幅野鸭戏水的和谐画面,一个个热火朝天的生态修复场景,讲述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运城故事”。
聚力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以绿色和创新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格局
2020年,涉及140个项目的黄河流域(运城段)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开工建设109个,开工率为77.8%,年度完成投资272亿元……关键处落子,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深入人心,高效推动。
黄河流经的河津、万荣、临猗等8县(市)是我市的重要经济发展地带,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我市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除了搞好大保护,更注重解决流域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聚焦“六新”发展,以项目为载体,针对不同县(市)的特点提出了包含先进装备制造工程、能源革命产业工程、新材料产业工程、信创及新基建产业工程、传统产业升级工程、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商贸物流工程、文旅康养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幸福指数提升工程等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
从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到永济蓝科途新材料公司锂电池隔膜项目;从芮城宏光高品质医用玻璃建设项目到临猗县年产8000万平方米高档服装面料生产项目;从河津龙门景区项目到永济市全球华人婚礼文化综合体项目……沿黄各县(市)“深”字发力、“实”字推进,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加快推进,迸发新活力;一项项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车间,激活新动能;一处处碎片化的黄河文化记忆被整合,在多点融合联动,切实讲好黄河文化的河东故事。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正在进行最后修改完善的《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送审稿)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先进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示范区、建设华夏文明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晋南市域中心城市……这是市委、市政府运筹的一盘“大棋局”,协调推进的大手笔大方略,必将开辟黄河流域(运城段)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
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上下,坚定勇立潮头的信心,点燃奋勇争先的干劲,让“幸福河”的绚丽画卷在河东大地迤逦铺展,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运城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