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掠影(2)
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放管服”改革的浦东样本。目前,浦东全区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其中“不见面审批”已经达到53%。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
成立5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注册企业5.7万家,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6倍,其中新设外资企业数1万多户,占比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近20%。累计实到外资250亿美元,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超过2200个。
2、面积最大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8年4月13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与现有的11个自贸试验区120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相比,海南自贸试验区属“全域性”自贸试验区,具有更广阔的试验空间,更多元的试验基础,更全面的试验内容,是当前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目前,海南省确定了基础保障类、产业类、生态文明建设类三个方面12个先导性项目,并推动这些项目尽快启动、尽早见效。未来,海南自贸试验区将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产业,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都将迎来大突破。
3.港澳合作最前沿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12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毗邻港澳的广东自贸试验区是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已成为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的桥头堡。三年来,当地先后斩获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内地首个获批在香港发行地方城投类企业债等全国首创的粤港澳金融合作项目。
截至9月,广东自贸试验区共设立港澳资企业1.2万家,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周大福等港澳企业入区发展。广东自贸试验区区内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设立企业超过6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
4.陆上丝路最东端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运营,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自贸试验区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截至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万余户,其中企业数1.24万余户(含外资企业164户),新增注册资本3478.05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9.56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306家。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1983.5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3.1%,其中进口757.21亿元,出口1226.37亿元。
5.海上丝路最要冲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自贸试验区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率先推动闽台之间投资贸易自由化和资金人员往来便利化进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服务于 “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3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格局一步步放大,已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截至7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78项,先后推出创新举措310项,发布创新实践案例111个。
截至7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共新增企业7.1万户、注册资本1.6万亿元,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6倍和7.2倍;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486家、合同外资253.3亿美元;新增台资企业2101家,合同台资59.4亿美元;金融机构达174家,比挂牌前增长45%,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各类金融机构9400多家,是挂牌前的5.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