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加(2)
梳理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2018年高校毕业生满意度总体较高,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超过70%,有的甚至超过90%。如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对签约工作满意度达到94.46%,研究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5.06%;东南大学2018届博士生的工作满意度为95.52%;四川大学被调查的已就业毕业生中,93.75%对目前工作岗位基本满意,较2017届的92.50%上升了1.25个百分点。
但受薪酬、未来发展预期等因素影响,也有一些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甚至有跳槽的打算。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徐瑶(化名)现就职于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她对笔者说:“公司氛围挺好的,工作也比其他互联网公司要轻松很多,没有太大压力。但薪酬较低,因此有跳槽打算,希望将来能找一家工资较高且职业发展空间更广阔的企业。”
不久前,58同城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国内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8431元/月,企业平均支付薪资7915元/月,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大学生期望薪资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南京,平均期望薪资分别为12992元/月、12070元/月、9771元/月,对应城市企业支付薪资分别为北京11463元/月、上海10689元/月、南京8743元/月。
业内人士指出,期望薪酬与实际薪酬存在一定差距属正常现象,毕业生对薪酬水平的期望应保持相对理性。从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学好专业知识、拥有实习经历、充分利用校园渠道、提前进行职业规划等都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此外,大学生择业时可适当多关注热点城市和传统热门行业之外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领域,在时代发展中谋求借力和支持;同时,从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进行定位和选择,增强长期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较2018年增加14万,再创新高。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日前指出,将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抓手,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就业服务,持续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集中就业指导等活动;开展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实名制的就业服务,落实岗位信息推送、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