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聚焦 > 医药舆情 > 正文

走出去的中医药如何顺利“通关”

编辑: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7-11-28
导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表述,让最具原创性和文化基因的中医药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中国医药行业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名誉会长阮鸿献表示。近日,一艘由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表述,让最具原创性和文化基因的中医药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中国医药行业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名誉会长阮鸿献表示。

近日,一艘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主办、全球近100家医药行业组织支持的“第十二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暨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推进大会”邮轮驶离上海,已沉淀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也将搭载这艘名为“一带一路”号的邮轮,驶向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

但在这艘中医药大船“出海”的路上,也横亘着很多关口,既制约着它去往更广更远处,也让从业者忧心忡忡。新机遇叠加新挑战,中医药应如何“闯关”?

“文化鸿沟”必须跨过

今年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中医药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目前中医药在西方国家归属于替代医学、补充医学或传统医学。”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联合会执行主席、世界华人中医论坛主席董志林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除我国以外,全世界其他国家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药人员约50多万名,他们中大部分都自开门诊,加起来共在海外开设了30多万家私人中医诊所。

同时,随着海外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大出版集团相继出版了中医药书籍,其中既有国内主要中医药专著的译作,也有国外中医药专家自行编撰的教材和著作。“但是世界各地仍然缺乏擅长当地语言的初级水平中医教师。”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中医教育规模的重要因素,董志林不无忧虑。

包括“语言关”在内的“文化关”制约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有些出口中药在包装盒上的标注,完全没考虑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国外对中医的不同理解和期待。”说到这些,董志林有些无奈。

安全是“通关密码”

各国政府正不断加强对进口传统药品或食品的管理,制订或提高相关的技术要求,高门槛的技术和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设置了巨大的屏障。

“比如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微生物和抗生素等指标,由于不符合欧美市场的标准,中药的推广和使用受到诸多限制。”董志林强调,“我们要严禁掺杂西药或含有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中药的出口,加大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管理,把好‘安全关’才能顺利走出国门。”

对此,已经在新西兰卖了13年中药的徐志峰感受很深:“我们需要质量过关、能够代表中药品质、确实能帮助中医师解决问题的药品。”

在澳大利亚从事中药贸易的马安阳着重强调了“政策壁垒的突破”:“我在海外28年,一路走来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与世界各国法律法规接轨的问题,只有相关要求接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才能做大做强。”

激活全产业链赢得“海外心”

“要赢得海外市场的心,就必须确保出口中医药的安全、不掺西药、不用濒危野生动植物、确保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指标合格。”董志林强调。

此外,常年和海外中医药从业者打交道的董志林还深知这个群体的价值。“他们赤手空拳去到异国他乡,仅凭一身技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把中医药带到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他们积累的经验对于中医药的海外推广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他们身经百战,了解所在国传统医药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海外有序发展可以密切国内相关企业与海外同行的联系,激活全产业链。”董志林说。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忠良表示,希望通过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做成中医药行业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大平台,促进中医药的国际服务质量和规模,推动国际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投稿信箱:tougao@yuqingz.com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