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三农舆情 > 致富行动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小康短板如何补·教育发展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8-03-14
导读:王松灵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相衔接的完整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王松灵委员说,我国将建立“

  王松灵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相衔接的完整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王松灵委员说,我国将建立“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体系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提升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学制学位设置不合理,影响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进而导致医改及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难以有效推进。

  王松灵建议,科学合理构建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体系,重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制体系。将“5+3”一体化及5年本科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按照国际惯例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不再授予硕士学位,加快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扩大“5+3”一体化医学生招生范围与规模;控制专科医师培养规模,不超过医师总数的1/3,并与学位教育脱钩。

  (本报记者  王比学)  

  

  刘长庚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

  狠抓科教结合培育优秀人才

  “高校归根到底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深刻把握科教育人的根本理念,狠抓科教结合,加快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刘长庚委员表示。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关键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刘长庚建议,高校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一是要以科教结合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扩宽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学术热情,充分将科教特色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二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高校要加大投入,积极支持开展课外学术活动、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实地调研等,增强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理解,更好地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本报记者  侯琳良  王云娜)  

  

  宋纯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

  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学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现在人民对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创新人才的需求更高了,教育发展依然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空间。”宋纯鹏委员说,信息、能源、环境等新兴产业都需要大量人才,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尊重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各领域和行业的时代新人。

  宋纯鹏建议,高校以“双一流”建设学科等优势学科为基础,通过实施“优势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动力活力,统筹配置资金资源,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带动形成一流大学学科生态体系,推动学校建立符合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

  “在‘双一流’建设中,一些挑战亟待有效应对,如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科研水平的提升等。”宋纯鹏说,每所高校都要找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学科,培养特殊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报记者  张  烁)  

  

  吴明兰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作为来自边远地区的基层教师代表,我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关心,增强了扎根基层、献身教育的决心。”吴明兰代表说。

  吴明兰表示,要解决贫困问题,根子还在于教育,教育扶贫不到位,贫困地区难以真脱贫。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子女就学的支出在农村贫困家庭生活支出中占比很高,而且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贫困家庭学生要实现赶超很艰难。久而久之,差距会越拉越大,上一代人的贫困可能传递给下一代。建议将教育扶贫资源进一步下沉,补齐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适当提高基层教师的待遇,引导和鼓励优质师资留得下、留得住。

  (本报记者  汪志球  程  焕)  

  

  张雁代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鲁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支教老师)

  建立长期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2016年,我来到和田地区洛浦县一所乡镇幼儿园支教。没想到一个老师要管60多个小朋友,乡村教师稀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张雁代表说,乡村教师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是阻碍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农村师资力量供给,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

  “只有乡村教师队伍强了,乡村教育才会强;乡村教育强起来,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张雁建议,应抓紧研究出台硬招、实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在高海拔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教师待遇应提高。国家应研究制定引导城市人才回流农村的政策计划,在待遇、发展上给予优惠政策,引导城市大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去,促进乡村振兴。

  张雁建议,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南疆地区,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将新疆农村地区的双语教育纳入国家专项计划,让南疆的农村小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本报记者  侯云晨)


 

编辑:admin
中国舆情网
时代网评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