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发布时间: 编辑:赵东
发布时间: 编辑:赵东

李杰热爱文学,也要求博士生们阅读文史哲书籍,加强人文素养。“大科学家往往都有人文情怀,可以涵养更高的科学境界。‘理工男’不仅需要逻辑思维,也要有形象思维,比如,‘从0到1’的原始创新,要有‘无中生有’的能力,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在李杰看来,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应是以一个个具体成果来体现。“要专注真正的科学问题,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李杰说。
引良师 育良才(记者手记)
采访李杰院士时,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学生的用心爱护、用力扶持。从为学生们专门留存“学术档案”到强调导师的职责,李杰始终将育人育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我们今天强调原始创新、自主科研,并不意味着会有“平地春雷”“天才陡现”,相反,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发现、跨越式进步,要更多依靠代际累积。有良师德高身正,耳提面命,而不将师生关系庸俗化、物质化、利益化,也不做低水平培养经营,促使青年人踏上学术征途之初便可以获得高起点、大视野、远境界,有正确的科学精神与科研文化传承,创造力与个性便能得到更好融合;作为后辈也更有机会站上前人的肩膀,画出科研中最有力的一笔。
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良师、育良才,仍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关键点之一。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