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扬的故事:“我不一定能看到,但可以造福200年后的人”
从复旦大学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抵达上海临港地区滩涂。神奇一幕出现了:一片原本生长在热带的红树林,却在这里生长繁衍。它们是复旦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扬生前所种,经过9年培育,第三代幼苗已茁壮成长。
上海位于东海之滨,为何鲜被称为海滨城市?“可能因为上海海边没有美丽的沙滩,也没有茂密的红树林。”自2000年到上海执教,钟扬就一直思考,“红树林在深圳福田、香港米埔、台湾淡水、日本冲绳都有,为什么上海不能有呢?”
渴望红树林,不仅因为它美丽。这些在印度洋海啸后美名远扬的植物,曾挺身拦住滔天巨浪,让躲在它身后的人们大大降低了受灾损失。红树林,不仅是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海岸卫士”,还能净化海水和空气,只要有它,近海就能有效降低赤潮的暴发率。
钟扬决定一试。可是,目前我国人工栽种红树林,最北仅到浙江温州,再北移近4个纬度到上海,能行吗?“不能瞎搞,这个搞不活的!”一位教授听到钟扬居然要种红树林,连忙劝说。但钟扬有自己的道理,他发现上海曾有过红树林,二十几万年前的化石就是证据,更何况,全球正在变暖,植物对环境也有很强的适应性。
这个有点天方夜谭的课题,在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申报了3年才通过。2009年6月,课题组用卡车从广东珠海运回了12种红树幼苗,两三天后,它们在上海南汇临港生了根。可因为缺乏经验,第一年越冬,红树林受冻之余又遭到野兔啃食。钟扬十分痛心。
重整旗鼓,钟扬请来了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这一次,不但种下一批新苗,还架起拦兔子的网,“希望兔子奔走相告,说那些看起来绿油油的植物真不好吃,千万不要来吃。”向来乐观的钟扬这样开起了玩笑。像呵护婴儿一样悉心照顾,终于,这批幼苗顺利成活!更让钟扬团队惊喜的是,第一年“死去”的红树植物竟“复活”了。“当时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叶子都掉光了,没想到它们的根仍在生长。”钟扬给大家打气,“这是一个很好的寓意,人和它们都要坚持下去!”
如今,当初引种的12种红树植物已成活4种,钟扬和团队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北半球纬度更高的地区,成功实现人工栽种红树林!这个冬天,零下8摄氏度的寒风中,那把上海当家的红树林褪去“娇气”,傲然挺立,还繁衍出了第三代幼苗。那泛着盐碱、死气沉沉的滩涂也变了模样,就在红树植物根旁,蝌蚪和田螺安然生长。
“钟老师,您栽种的红树林何时能像海南那里一样茂盛?”很多人曾问。“估计200年,也有可能50年实现。”钟扬这样回答,又补充道,“繁盛的红树林是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我不一定能看到,但可以造福200年后的人。”
钟扬的毕生追求,总是带些“理想主义”。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就去做,再小的可能都要尝试,从来不计成本、不惜血汗。“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可能眼前没有任何经济效益,但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就能发挥作用、造福人类。我们心里想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钟扬那铿锵的话语,又回响在耳边。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9日 04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