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准、更微创、更简便……机器人做手术,你放心吗?(2)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1-11-01
此外,医疗机器人需要严格遵守医疗器械开发、审核规则与流程,经历从样机—产品—临床注册—生产的全过程,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多。总体来看,我国手术机器人起步晚,相关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关键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近年来,国家对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包括医用机器人在内的高性能诊疗设备。2021年2月,工信部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为加速医疗机器人的国产化替代速度,我国高校、医院、高新企业多年来一直在联合探索,成果已陆续涌现。得益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研究团队的科研攻关,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上市及临床应用有望在短期内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原院长田伟带领团队,历经2000多次失败,医工企联合攻关,终于在2015年自主研发了第三代骨科导航机器人天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医工融合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未来,手术机器人必将以更普惠的价格惠及更多人。
(本报记者 赵洁 余致远)
相关文章:
最新|NEW
时代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