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全力为人才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健全科学评价考核机制保障人才潜心科研(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①(2)
胡江平说,科学家自身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推动科研创新的原动力,而激发兴趣和维系好奇心的关键,正是打造一个“宽松、公平、开放”的学术环境。他记得,新建物理所大楼时,大家建议,展板可以少一些,但黑板一定要到处都有,让研究者能随时随地把灵感记录下来,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
2017年6月,翁红明和两位同事石友国、钱天带领团队首次观测到“三重简并费米子”,引起国际物理学界关注。这是物理所科研团队继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之后,在拓扑物态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这一成果的缘起,就是石友国、翁红明、钱天3位青年科学家一次喝咖啡时的“思想碰撞”。
物理所的咖啡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不但因为咖啡好喝,也因为常有科研人员汇聚在此畅聊科学、各抒己见,聊着聊着,灵感经常“火花四射”。
和大家一样,翁红明、石友国和钱天工作之余也喜欢在咖啡厅一聚。翁红明有什么新想法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石友国和钱天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疑惑,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翁红明。
“闲聊中就能交换信息,我们的交流是完全敞开的,毫无保留地让大家知道我们做了什么。”翁红明说。
“在咖啡厅喝着一杯咖啡的工夫,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了。”金魁说,“不同研究方向的同行们互相聊一聊,思想一碰撞,思路一打开,很快事儿就可以做起来。”
物理所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论学术泰斗,还是刚入所的科研“青椒”,在科学问题面前人人平等,几代科研人员共处一室,公开辩论的场面随处可见。金魁说:“我们组里的学生可以向所里的任何一个老师请教,我也很鼓励他们去这么做,老师们也都很乐意解答。”在这样的良好传承氛围中,一代代年轻科研人员们茁壮成长。
在对内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同时,物理所也在不断敞开大门,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毕竟,在这个探索未知、追逐前沿的领域,闭门造车只能成为井底之蛙。
近年来,物理所先后与国际上多家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来访物理所的海外学者达500多人次,每年物理所各类人员出访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合作研究等达到700多人次。
胡江平说:“在基础研究领域,合作与开放的程度是衡量研究水平和体现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合作和交流可以极大地促进人才的成长和科研成果的产出,也是物理所能够在国际上吸引最优秀的科研人才投身于祖国科研事业的保证。”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2日 19 版)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问世我国在两种物理体系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 [资讯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完善纳米科技创新转化链
- [资讯前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80后施一研究员——“做科研就是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
- [资讯前沿]中科院一研究所90人离职:人才流失病在哪,何药可医
- [资讯前沿]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目录发布
- [资讯前沿]中国科学院牵头凡语AI研究院成立
- [资讯前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大学生暑期学校2020年招生简章
- [资讯前沿]2019海南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地外海洋系统研究室研究助理招
- [资讯前沿]2019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南科海洋工程中心招聘公告(广
- [资讯前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毅强:中国的“马斯克们”需要打通商业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