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环境保护谁都不能缺席
太空空间是无主之地,但空间中漂浮的太空垃圾却是“有名有姓”,它们都是在人类一次次的航天发射中被带上太空,然后因为各种原因开始了“四处漂泊”。虽然是人类制造,但对于该如何处理这些太空垃圾,人类社会却尚未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
太空垃圾也有“国籍”
太空垃圾问题如今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借助俄罗斯“进步MS-18”号飞船的推进系统将轨道高度提升了约1.8千米,以规避与太空垃圾可能发生的碰撞。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表示,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每年平均进行11次调整。此外还需要进行机动规避,以避免空间站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虽然太空垃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对于太空垃圾的清理问题,国际上仍未达成有效共识。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清理太空垃圾目前可以说仍然是一项公益事业,没有国际规章来强制要求各国去做。”但太空垃圾的确是有“国籍”的。杨宇光指出,如果太空垃圾对某一航天器造成了实质性损毁,舆情网,通常情况下垃圾的所有方,尤其是垃圾来源航天器的发射国需要承担相关责任。
但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专门管理太空垃圾的成熟规章,可供参考的只有1972年的《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航天器在地球表面或行驶中的飞机造成的危害负有绝对的赔偿责任。如历史上来自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的多块太空垃圾坠落在澳大利亚境内,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美澳双方就赔偿问题反复交涉。杨宇光表示,高昂的处理成本以及缺乏明确的回报激励和责任划分,都让清理太空垃圾只能暂时停留在公益阶段。
减少垃圾产生各国在行动
虽然清理太空垃圾仍然困难重重,但在控制太空垃圾的产生方面,国际航天界已经行动了起来。
杨宇光介绍道,目前国际航天界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通报和规避制度,即各国对当前所属航天器的运行轨道进行公开通报,避免不同国家航天器间发生在轨碰撞,产生大量太空垃圾。此外,对于火箭的末子级,各国还会对其进行钝化处理,将内部的推进剂用光、高压气瓶中的气体排光、电池里的电耗光。“这都属于蓄能含能部件,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排空后爆炸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能够避免因为爆炸产生更多细小的太空垃圾。”杨宇光进一步介绍道,除了钝化,负责任的国家还会控制卫星在寿命到期前主动离轨,一方面释放宝贵的轨道资源,另一方面也避免其废弃后成为太空垃圾。他举例道,如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36000公里高度,在如此高的高度上,如果仅依靠卫星自己减速、坠落,将是极其漫长的过程,时间甚至可以万年计算。如果能够控制卫星在寿命到期前主动离轨,便可大大减小其对其他运行卫星的威胁。例如,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方200公里左右,便有一处“坟墓轨道”,专门用于安置“寿终正寝”的同步轨道卫星。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中国探月航天“太空兔”正式命名为“兔星星”
- [资讯前沿]过年|请查收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太空礼物
- [资讯前沿]@港澳台青年“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发来新春祝福
- [资讯前沿]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太空快递”天舟五号创造多个航天新纪录
- [资讯前沿]激发对太空科研的热情和向往(创新谈)
- [资讯前沿]飞天圆梦|这十年,把奇迹镌刻在浩瀚太空
- [资讯前沿]“梦天”来了圆梦近了梦天实验舱有这些新本领(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25)
- [资讯前沿]航天任务连战连捷,重大航天工程深入推进——相约浩瀚太空,逐梦航天强国(科技自立自强)
- [资讯前沿]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资讯前沿]“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播撒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