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波浪“潮涌”变绿电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3-02-06

  ◎本报记者 叶 青 通 讯 员 孔德淇 韩梦圆

  正月初四,年味正浓。停靠在广东省东莞市珠江东江口水域边上的一台“庞然大物”已热闹起来,工人进场开工了。

  这台“庞然大物”是我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它长达27米,平面面积超3500平方米、重超4000吨。1月10日,这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正式下水调试,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也从理论研究正式迈入了工程实践的新发展阶段。“目前是‘毛坯’房结构,正准备进行‘房屋’装修。一旦装修工作完成,就可以正式开展装置整体的集成调试工作。”南方电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刘石说。

  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是家重点研发计划“兆瓦级高效高可靠波浪能发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南海岛礁示范验证”的关键成果,由南方电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电网)牵头,国家海洋技术心、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南电网公司等单位共同研究。

  在岛屿上,居民用电以柴油发电为主。“这样的模式会产生污染,而且不经济,因为岛上不产油,全靠运输,成本较高。”刘石说,“但事实上,岛屿附近的海洋之中,蕴含着能量巨大的波浪。”

  波浪能作为一种蕴含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可再生性和绿色环保优点,已成为一种亟待开发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然而,开发波浪能并非易事。“波浪周期变化大、能流输入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到电能的稳定输出。过去,囿于技术原因,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逝掉。”刘石回忆道,“近年来,国内外纷纷研建波浪能发电装置,但容量仅有百千瓦级。我们当初瞄准的是兆瓦级(1000千瓦)容量,技术难度也随之增加。”

  梁崇淦是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他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项目组经过无数次反复研究,攻克了波浪能高效俘获及转换、抗台风自保护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为实现波浪能到电能的高效转换,项目组提出了波浪能发电协调控制技术,可根据浪况自动调节发电功率,实现电能输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南海台风多发,波浪能装置工作环境恶劣,须确保装置在恶劣海况下安全生存。“装置可抵抗16级超强台风,且通过抗台风自保护技术设定了避台风策略。”梁崇淦介绍,“如果浪况过于恶劣导致装置已不再适合工作时,装置会自动向内部注水,增加重量,下沉几米‘藏’起来。”

  “波浪在不同的天气况会有所不同。自研的自适应波浪发电技术,让装置懂得‘躺平’,让发电装置利用更高效。”梁崇淦解释,浪大的时候装置内部的发电机组会“火力全开”,浪小的时候视况只开一部分。

  一个个技术“拦路虎”,项目组逐一解决。最终研发出的装置可利用发电平台充分“吸收”波浪,通过三级能量转换将波浪能变成绿色电能,实现对深远海岛礁的稳定供电,相当于远海岛礁增加了一个大型“移动充电宝”。当其他具备条件的海岛需要时,它也可以涉水而来,紧急供电。

  “前两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非常枯燥,还时不时碰到难题,有时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但随着装置真正建造出来,从图纸变成实体,顿感努力没有白费。”梁崇淦感慨道。

  “完成集成调试工作后,装置将先在广东沿海进行近海试验,最后在深远海并网运行,建设以波浪能为主体电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岛。”广东电网相关负责人透露。当下,项目团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任重道远,中国舆情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