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供暖,不只省下“一块钱”(2)
风电企业开展供暖业务更加看重其消纳“弃风”的价值。由于风电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通常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风电存在上网总量限制,即发出的电力并不一定能够全部并入电网,超出限制无法上网的风电被称为“弃风”。风电供暖项目则为消纳“弃风”提供了适宜场景。
曹孝斌表示,风电供暖项目能为风电企业带来整体效益改善。按照相关规定,风电供暖项目所用电量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转换为风电场增加的上网电量。
以山西灵丘风电供暖项目为例,其每个采暖季可消耗电力约1亿千万时,其中可利用电网谷段电力约9600万千瓦时。
“如果这部分谷段电力全部来自原本的‘弃风’电力,即使按照平价电价计算,增加的这部分上网电量每年便可为电厂增收2810余万元。”在曹孝斌看来,在风电限电较高的区域,此类项目意义更大,可以显著提升风电利用率,减少限电损失。
清洁能源供暖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生态账比经济账更加亮眼。
山东核电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底,“暖核一号”项目已完成三个供暖季,正在进行第四个供暖季供暖任务,累计对外提供清洁热量381.5万吉焦,减少原煤消耗3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万吨;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暖项目,发电及供暖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
上海成套院董事长、党委书记顾皑在谈到生物质能参与供暖时表示,未来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或将有效平衡清洁能源供暖带来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比如北京目前碳交易价格每吨二氧化碳约为100元,而每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可减排二氧化碳2.6吨,那么便可额外获得收益260元。”
“宜”字当先,不能盲目上马
面对清洁能源供暖这道“必答题”,一系列“答案”已浮出水面。虽然选择众多,但因地制宜仍然是首要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看好生物质能供暖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他认为,对缺少集中供暖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供暖作为分布式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是更加适宜的选择。
生物质能原料来自于农林废弃物,获取便捷,经专业加工后可直接燃烧使用,无需额外购买设备,具有成本低、使用便利的特性,适于农村地区应用。但倪维斗也强调,生物质能属于分布式能源,应就近利用,一旦运输距离过长,不仅成本提升,其运输过程也会额外消耗大量能源,应因地制宜进行规划。
在集中供暖中应用清洁能源,选择什么样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同样重要。清洁能源开发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不同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域性。
目前核能供暖的覆盖范围最高可达核电站周边200至300公里,但采用热电联产式的核能供暖机组运行时需大量冷水进行冷却,因此仅适用于部分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想用上核能供暖,则要寄希望于低温供热堆。如中核集团研发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已列入吉林省辽源市相关项目规划。
风电供暖则对地区风力资源有着较高要求,尤其看重当地电价成本。“风电供暖项目建设要因地制宜,除风力资源外,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峰谷电价差、电成本或供热补贴政策等因素。”曹孝斌提到,目前不同地区对于风电供暖用电价格仍未有统一的政策标准,如部分地区可参照享受居民“煤改电”用电电价,但也有部分地区无相关政策。
对缺乏供暖基础设施的南方地区,政府、企业、居民间的配合至关重要。
负责海盐核能供暖项目建设运营的浙江零碳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鹂鹂提到,其所在公司主要负责海盐核能供热工程主管网建设,而主管网到居民家中的配套支网建设主体并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资金无法落实,项目推进困难,有待相关部门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指引。
同时,陈鹂鹂表示,南方地区开展清洁能源集中供暖面临管网建设工程量大,项目投资额度大等瓶颈。项目建设亟须拓宽融资渠道,落实政策扶持,并加深居民对于核能供暖的认知与了解。
清洁能源供暖作为新兴事物正蓬勃发展,但目前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各地区需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资金情况、相关政策摸索前行。
“不论是集中还是分布式清洁能源供暖,都在特定区域和一定边界下具备较好效益和推广价值,不同技术选择都需要因地制宜、一事一议,定制化地进行路线选择和方案设计。” 顾皑总结道。
不仅要瞄准未来,舆情网,还要兼顾当下
清洁能源供暖方兴未艾,但与此同时,部分传统供暖企业却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在2022年供暖季中,黑龙江鹤岗等多个地区因供暖公司亏损加剧,导致供暖暂停。
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孙小宇告诉记者:“目前北方集中供暖的热价都是政府批复的指导热价,市场的调节能力不足。近两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多地热价处于‘倒挂’状态,许多企业在‘赔本’供热。”
孙小宇建议,当下应开展热力市场化改革,理顺能源价格与热价关系,实施能源价格与热价联动。建立成本信息档案,健全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明确合理价格及联动标准,使政府定价能够覆盖各环节成本,实现政府的民生责任、居民的取暖需求以及企业的合法权益相统一。
对清洁能源供暖来说,热价同样是有力的“指挥棒”。让热价“动起来”,不仅将改善传统供暖企业生存状况,同时也有利于清洁能源供暖发展。
一方面,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价格时有波动,当与热价联动后,成本较为稳定的清洁能源将更具优势,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国家电投核能发展总工程师,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举例说,核能供暖项目投产后,核燃料价格占总成本比重较小,也更加稳定,不会受到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影响。
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供暖也亟须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热价体系。
曹孝斌认为,现有的热价定价机制仍是以火电为基准,作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能源综合价值应高于火电。因此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供暖项目,需要建立相应的成本监审体系,提高清洁能源热价定价标准,充分体现清洁能源价值,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热价改革着眼于解燃眉之急。瞄准未来,供暖领域正酝酿一场真正的智慧转型。
全面提升供热系统能效与智能化水平,构建安全低碳、清洁高效、智慧经济的新型供热系统,推进城乡供热节能低碳转型,将成为推动“双碳”目标落实的重要举措,清洁能源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4D打印更“智能”增加的不只是一个“D”
- [资讯前沿]比赛场馆100%使用绿电、清洁能源车辆占比85.84%……北京冬奥就这样一点一点“绿”起来
- [资讯前沿]院士访谈录: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清洁能源发展
- [资讯前沿]创新电力交易机制打造清洁能源发展“压舱石”
- [资讯前沿]海南到2030年不再销售燃油汽车 全岛将使用清洁能源
- [资讯前沿]中国电力2019年净利增34% 清洁能源贡献八成
- [资讯前沿]过年红包不只集五福,今日头条“发财中国年”分10亿
- [资讯前沿]2019中国(兰州)国际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兰举行
- [资讯前沿]认为供暖不给力 业主送“制冷标兵”锦旗给供暖公司
- [资讯前沿]建设全省特色工业示范区和清洁能源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