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播撒火种点燃青少年“科技强国梦”
◎本报记者 刘 昊 通 讯 员 邹 凌 刘 菁
用黏土制作地下喀斯特地貌,进行石灰岩溶解对比实验;近距离观看多种精美矿物、古生物化石、宝玉石和陨石等珍贵标本;深入体验科普大篷车展品……
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不用走出校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4300多名苗族、瑶族、壮族、仡佬族、汉族师生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科学的魅力。
近日,广西科协组织多家科普团队,赴隆林各族自治县,开展“奋进科普新征程,民族团结一家亲”庆祝隆林各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周年科普公益活动,开启今年在校园和青少年中播撒科技强国火种的新行动,用校园科普、科普大篷车、走进科技馆等形式点燃壮乡青少年追求科学的梦想。
校园科普引人入胜
3月底,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操场,广西北斗天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为孩子们做了一堂题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长征”系列火箭》的航天科普讲座。
在科普活动现场,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听着老师讲解长征系列火箭的“家庭成员”以及火箭的起源、组成及结构特点,不同火箭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有“逃逸塔”的工作原理等。接着,学生们互相帮助、齐心协力,一起制作长征系列火箭模型。
在科普展区另外一边也是热闹非凡。
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区,展出了绣球、铜鼓、陀螺、壮族天琴、黄泥鼓、风雨桥模型等极具广西民族特色的器物,孩子们仔细观察着一件件大自然独特印记的展品:距今80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大海中各种脊椎动物标本和各种形状奇特的矿石展品;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带去了上百种精美矿物、古生物化石、宝玉石和陨石等珍贵标本,为喜欢探索地球奥秘的孩子们普及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科普活动让我们了解科学、走近科学,感受到祖国科技力量的强大,激发了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同学们表示。
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队长邹凌说,2020年至2022年,广西组织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青少年科学荟”等校园科普活动数百场次,惠及各族青少年100多万人次,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科普大篷车开进边远山区
酷酷的机器狗,让同学们尖叫追逐。
不仅如此,在机器人项目体验区,机甲大师、蝎子仿生机器人、世界杯机器人守门员、机器人射箭、与机器人猜拳……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体验项目,深深吸引着同学们亲身体验着科普的神奇与乐趣。
科普大篷车每到一处,舆情网,都会吸引学生们感受体验区琳琅满目展品带来的科学乐趣。3月5日,“奋进新征程,科普走边疆”2023年广西全区科技馆联合行动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五小学启动,当天就为2600多名青少年学生送上精彩的科普大餐。
广西科协科技普及部部长陈启浩表示,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形式灵活,能极大地满足边远地区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为期5天的“奋进新征程,科普走边疆”2023年广西全区科技馆联合行动,共有广西科技馆、南宁市科技馆、柳州科技馆、防城港市科技馆等4家区内科技馆、8个地市科协共15辆科普大篷车和优势科普资源,辗转百色、北海、河池、钦州、防城港、崇左6个地市,行程2300多公里,为12所学校和社区2万多名青少年和少数民族群众献上了一场场无比精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3年来,广西开展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普馆活动上百场,为边疆地区和边远山区青少年送上科普活动,点燃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激情。
科技馆成科普教育主阵地
“纸飞机”科学教育活动、“八大行星”科学教育活动、展品辅导“穿越虫洞”、展品辅导“陨石坑的形成”科学小课堂活动……3月10日,南宁市民乐路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广西科技馆开展“探究”研学系列科普活动,广大师生们享受了一场开学季科普盛宴。
今年广西科技馆开放以来,迎来春季新学期科普研学热潮,每个周末都是人数爆满,青少年主动前来参与科普活动热情高涨。
“在空间站里,氧气与二氧化碳是如何进行循环的呢?”“天宫课堂”是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活动中,在广西科技馆分课堂现场,学生连线中国空间站参与太空课程。
该馆以此活动为契机,自主研发航天和天文科普资源精品科普——“天宫课堂”及系列延伸活动升级转型,探索N所学校和机构共建“1+N”模式。围绕展览、表演、实验、观影、绘画等多方位拓展和优化学生视野和知识结构,共开展联动活动35期,满足全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航天科学知识渴求。
“科普研学、‘天宫课堂’等系列科普品牌活动的持续开展,让广西科技馆这个科普主阵地活起来,孩子们在科技馆里放飞好奇心,培养起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把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广西科技馆馆长黄星华表示,广西科技馆正致力于成为壮乡青少年科技强国梦的孵化器、助推器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