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核顶着干部往前走
分季度、全方位强化考核,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约谈提醒,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会为”问题……据报道,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吉林长春创新市管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并根据考核结果先后组织调整干部346人,其中近百人被免职。“干部不干事,真会摊上事”,如此动真格的考核,引发社会关注。
真考核、动真格,强化了考核的严肃性,也促使人认真审视考核的重要意义。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考核是指导工作的“指挥棒”、评价工作的“度量衡”、选拔任用的“风向标”。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关键要看“考”出了什么,“核”实了什么。早在600多年前,明代官员李介就曾提出“考核必真”。只有动真格,从严要求、突出“实”字,真正考出干部“有多能”“哪不行”,并以此为依据,让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发干部动力、层层传导压力,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让不愿为、不会为、不敢为失去市场。
面对考核方法的变化,长春当地干部道出真实感受:“现在压力是一股劲顶着你往前走。”的确,考核一旦动了真格,把“成绩单”往那一摆,谁干得好、谁干得差便一目了然。那些马虎应付、得过且过的“混事者”,宁可不做、决不做错的“推事者”,不推不动、踟蹰不前的“拖事者”,一下子全被曝光于阳光之下,岂能还好意思将“为官不为”进行到底?而那些勤勉尽责、踏实肯干的人,则不用担心组织发现不了自己的工作实绩、工作亮点,因为科学高效的考核“本身就是一种与组织对话的方式”。因此,重视做好干部考核,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优化考核机制,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意义深远。
应当看到,现实中,一些地方在落实政绩考核的过程中,仍或多或少存在失真失准、不严不实等现象。有的单位考核标准空泛,难以准确衡量干部的实际表现;有的单位考核手段单一,热衷于“填表考核”“材料考核”;有的单位把考核口号喊得山响,等到干部选配、任免、奖惩时,却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单位年终考核“一锤定音”,不注重日常动态,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对考核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行动上也没有做到动真格。长此以往,只会消解考核的权威性、公信力,无法充分发挥考核应有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让考核回归价值本位、激发更多正能量,关键还是靠制度创新。在江西景德镇,当地就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向社会征求意见,并以此为依据分类设计“逆向民主测评表”;在江苏南通,有关部门在领导干部“德”的评价指标中设置正反两个层面,让考核考出差别、考出问题。各地积极的探索尝试表明,只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矢志创新,就能更好激活考核的正向效应,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新时代,亟待党员干部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着力完善政绩考核机制,用好用活考核这根指挥棒,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提升“愿为”的思想觉悟,增强“善为”的实际本领,激发“有为”的内生动力。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2日 05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