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给生态加绿 为小康增色(2)
“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再到“绿电百日”的突破,绿色发展的脚步在三江之源加速奔跑。
“两年前,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已经用清洁高效的电锅炉代替了燃煤锅炉,全年节省取暖费用近100万元。现在我们学校又用上了‘绿电’。”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副校长才让说。
让“绿电”红利惠及更多百姓和企业,持续推动在三江源头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正式启动清洁供暖示范县建设,积极探索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新模式,“绿电”给三江源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更大惊喜。
小财政守护大生态 大生态助力大民生
坚冰生春水,寒尽盼春归。“十三五”以来,青海省会西宁市,用小财政守护大生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生态城市、宜居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化为对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团结公园的沉香塔、北川河湿地公园的大型雕塑群、鲁青公园的骑行绿道、宁湖湿地公园的候鸟科普展板……历时30多年的南北山绿化改变了西宁的生态大环境,点缀在城市各处的绿地湿地则是西宁生态改善提质增效的“点睛之笔”。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人居大环境改善,生活小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养老便利、看病不难;民生工程、处处暖心……
“十三五”期间,青海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285.27亿元,不断解锁全省各族群众美好生活幸福密码。
五年来,青海累计完成地级、县级、重点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114个,并实施西宁市等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整治项目7个,有力保障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五年来,青海省投入财政资金6.64亿元用于购买养老服务,受益老年人超过150万人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25家,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员覆盖率达81.2%。
五年来,青海省教育发展投入779亿元,年均增长6.6%。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1.83%、97.01%、91.79%、全面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青海省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8.93万套,青海省170多万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从“忧居”向“优居”转变。
五年来,青海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3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04万公里,新增57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647个建制村通客车,提前一年实现“两通”脱贫兜底性目标任务,完成19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29公里配套道路建设任务。
五年来,青海文化和旅游累计完成投资870.76亿元,“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的旅游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9亿人次,旅游收入2100亿元。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打破时空壁垒,实现线上线下拓展,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