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警周向阳:25年监护危管"火药桶" 确保无事
今年49岁的周向阳,1992年开始从事危险物品管理工作,已整整25年。如今,作为“化工大城”南京的公安局治安支队危险物品管理大队队长,周向阳每天就像坐在“火药桶”上,“睡觉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5年来,他从没离开过这个“高风险”岗位,辖区内没发生一起危险物品治安管理责任事故,创出了闻名全国的“南京危管模式”。
不打响、不炸响、不流失:全流程掌控危险物品
早期危险物品管理对象相对单一,主要是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到如今,危管除了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还包括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烟花爆竹、放射源等10大类,而且存在生产、运输、使用、保管、销毁等众多环节。
“在危险物品监管中,枪支、民爆和易制爆物品、剧毒和易制毒化学品是三大重点,也是难点。”周向阳说。比如对枪支,必须确保“不打响”。目前,南京地区合法使用民用枪支的主要有两大行业,即体育运动训练单位、营业性射击场所,使用的枪支主要是小口径的气手枪、气步枪,经过清查,共计登记在册1000多支,子弹500多万发。
“这些枪支在谁手上使用,他什么时候领取的,什么时候归还的;领取了多少子弹,使用多少,归还多少,我必须牢牢掌控。”为了时刻掌握枪支的去向,周向阳主持开发了民用枪支管理信息系统。虽然不在现场盯着,可周向阳依然能全程监管这些枪支和子弹的去向,以及什么身份的人在使用等信息。
这套系统不仅用在了营业性射击场,同样也应用到南京青奥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上。如今,这套系统已在公安体育系统推广应用。
“南京有两家民爆生产厂家,每年生产炸药数万吨。”周向阳同样开发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张贴和扫描编码,来追踪每包炸药、每根雷管的去向,确保“不炸响”。对剧毒危化品管理,周向阳也采用了类似于枪支炸药的监管办法,绝对不流失一丁点的危化品。
创“南京危管模式”受公安部肯定
南京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又是传统的“大化工城”,危险物品特别是易制爆化学品类别多,涉及单位多,生产、经营、运输、使用量大,纳入监管的就有730多家,监管工作中存在着“标准掌握难、流向监控难”等问题。
周向阳创新完善危险物品管理“五大系统”,将线下排查的从业单位信息逐条录入信息平台,建立分类登记数据模块,落实从业单位源头登记责任和监管民警属地核查责任,建立第一手台账。通过系统自动比对预警,及时发现与从业单位有业务往来的涉危单位,实时向基层民警推送提示信息,督促排查、建档和列管,形成管控闭环。在危化品管理方面创下的成果被公安部评价为“南京危管模式”。
“除了完善的监管措施和信息化手段,危险物品管理这个岗位,特别需要一种钉子精神。”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危管专家李洪洲副总队长说,2010年,南京一家矿业公司要拆除一个180多米高的烟囱,周向阳组织专家团队审查爆破方案。“当时,我在现场查看,发现一根约2米直径的管道通过爆破区。爆破公司负责人和专家拍着胸脯说,这是一个废弃的管道。爆破当天,我不放心请厂里的工人又问了一遍。有名工人说,这是一个高炉煤气管道,一直在使用,没有中断。当时我被吓坏了,冷汗打湿了后背。如果盲目爆破,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通过调整方案,这次爆破圆满完成。此后,只要是爆破现场,周向阳一定要亲自到现场看一看。“我只相信我的眼睛,谁给我拍胸脯都没用。”(沈宫新 宁公宣 黄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