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老徽州 邂逅水墨宏村
清晨,屋檐在雾气中露出了角;傍晚,晚霞漫天,粉墙在湖面上映出了影。廊腰巷间,黄毛小童嬉戏玩耍,时而吆喝;七旬老人倚门而坐,谈笑风生……如此景象,多在水墨画中才能寻得;而在宏村,此情此景却时常可见。
宏村,坐落于安徽黟县,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它像一块古老的砚台,穿越时间的研磨,勾勒出了一个墨色徽州。
夜阑静坐听水声
走进宏村,潺潺流水声首先穿过狭窄的房屋缝隙,徐徐传来。
行在巷间,古朴的石板路两旁是水道,水流清澈,能瞧见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是先民们拦河筑坝的杰作。相传,智慧勤劳的先民们在浥溪河中拦河筑坝,顺势开凿了370余丈水圳,将一泓碧水引入村内,穿宅入院,环街绕巷。
往深处走,村中宛如半轮明月的月沼,是点睛之笔。诺大的宏村里,月塘深藏在村中,宛如一块明镜,映照出四周古色古香的徽式建筑。夜晚,屋檐下点起灯笼,红光照亮了湖面。水在村中,村在水中,水把这个沾满人间烟火的村子洗得水灵,浸润出了一个江南古村的宁静与淡泊。倚着门,就这么静静坐着,看水、听水声,很是舒畅。
白墙灰瓦每寸都是岁月
宏村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村北的雷岗山是“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是“牛角”,村中的月沼、南湖分别为“牛胃”和“牛肚”,蜿蜒水圳是“牛肠”,南湖长堤是“牛尾”,四座古桥是“牛脚”,成群的老房子则组成了“牛身”。
据了解,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建于1855年的承志堂更因气势恢宏,拥有“民间故宫”的美誉;站在南湖书院内的望湖楼上,可将荡漾的南湖山色尽收眼底;宏村始祖汪氏家族鼎盛于明清300多年间,树祠堂,建宅院,挖渠塘,铺街巷,各色各景逐一微缩于园中。
行至每一处,都能从白墙灰瓦间窥见岁月的痕迹。这些老房子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孜孜不倦地向每位过路的人诉说着宏村的历史变迁。
在宏村,总有不少美术院校的学生成批地来到这里,试图用画笔还原水墨乡景。幸运的话,能恰好欣赏到新鲜出炉的画作,从画里走出的宏村,又再次走进画中,历经千百余年的房屋,似乎重获了新生。
舌尖美味藏于街尾巷间
宏村的村路大多狭窄、弯曲,没有一条大路直通到底的通透感,走到饥肠辘辘时,拐角瞥见一户卖葛根粉的人家,店主热情,点来一碗匆忙下肚,很是满足。
这些人家多是宏村村民,白天在家门口摆上一摊,有卖糕点的,有卖茶叶的,还有卖饰品的。摊位零散地分散在村中,宁静悠闲。
小吃里,还属毛豆腐最是有名,这一曾经出现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是宏村的特色。豆腐发酵后长了一层细细白毛,便成了毛豆腐,用铲子铲进油里煎,外焦里嫩,虽吃起来有一种怪怪的味道,但越吃越想吃。
臭鳜鱼和笋干腊肉也是徽菜中的代表。恰逢季节的鳜鱼,晾晒许久的笋干,尘封多年的腊肉,每一样都能让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唰唰唰”,卖茶叶的大婶在门口架起了炒锅,正炒制着刚采摘来的嫩芽。取一撮放入杯中,浇上热水,碧绿的嫩芽在水中浮浮沉沉,茶水清澈微黄,清香味溢了出来。瘫坐在竹椅上喝上一口,一天的疲惫也就一扫而空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