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山水城市”桂林发展之变
一名老人带着鱼鹰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漓江上打渔。新华社发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1100多年前,唐朝诗人韩愈写尽桂林山水之美。千百年来,桂林的青山绿水成为历朝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人间仙境”。
保护好桂林山水,既是对祖国大好河山负责,更是对历史负责。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严守生态底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截污治河,保护漓江最美山水,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努力在青山绿水里走出一条生态文明路。
严守生态底线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以及来桂林的游客持续增长,漓江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将漓江生态保护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专门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完善了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利用联席会议制度,一改过去“九龙治水”局面。
“桂林新建3座水库向漓江补水,将漓江住家船迁移安置,分三期实施漓江治污工程,污水直排漓江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秦荣军介绍,为减轻漓江生态压力,不少机关单位搬到远离漓江流域的临桂新区,所有游船全部采用先进的环保低排放动力系统,取消船上烹饪,大幅减少经营活动带来的污染。
漓江水质持续好转,桂林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漓江桂林市区河段水质连续3年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
走可持续之路
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桂林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林市努力探索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包括文化旅游、绿色智能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在桂林快速发展。”桂林市市长秦春成说,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成为广西投资最大、水平最高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多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之路。近年来,桂林不断改善农村和乡镇人居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发展路子。
记者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矮寨传统古村落看到,村里环境干净整洁,村子周围被果树包围,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居被水塘环绕,村规民约醒目,传统文化氛围浓厚。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像矮寨一样宜居的村寨在当地并不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恭城大力推行“沼气+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农村环境大幅改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被联合国评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并相继荣获“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
开放成为发展驱动力
桂林是我国最早向国外开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多年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推进旅游改革,年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成为欧美旅游者到中国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桂林市外办介绍,至今已有160多位外国元首政要来过桂林游览漓江山水。
近年来,桂林不断推动开放发展,探索了多项旅游改革政策,其中不少成为全国第一。2014年,桂林对日、韩、美、英等51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全国首个实施此政策的地级市。2015年,桂林机场口岸开始对东盟10国持普通护照人员的旅游团实施6天入境免办签证政策,同年,桂林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开通。
如今,桂林连续11年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已成为国际旅游数据研究与趋势展望的“智慧中心”之一,旅游国际化格局正加速形成。
(据新华社南宁10月22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