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
广东民企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21年致力教育扶贫。他曾因创新的教育扶贫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
为贫困学子办职业学院
201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校企协同育人成为重要的办学方式。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应运而生,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副主席杨惠妍设立的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4.5亿元创立了这所学校。
学校主要招收贫困学子,提供全免费教育,不但免学费、教材费、食宿费,还提供服装费、床上用品费和寒暑假期探亲往返路费。截至2017年底,学院共招收贫困生1382人,占学生总数的97.7%。
在办学模式上,校方大胆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依托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集团的事业平台,采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体制,从企业中抽调学者型和专家型的高管当教员,让学生就近实习,在实战场景中掌握生产经营技能,实现精准就业、“毕业即就业”。
去年7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送走首届290名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平均月薪超过广东本科生水平。家庭拮据的李家欣高中毕业后本来计划外出务工贴补家用,恰逢碧桂园职业学院招生。被酒店专业录取的她毕业后,走出国门,入职马来西亚一家五星级酒店担任西餐主管,不但个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家庭条件也明显改善。
设立助学金 资助贫困生
杨国强出身贫寒,18岁以前没有穿过鞋,靠着政府免了7块钱学费和补贴的2块钱生活费接受完教育。“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始终心系教育,连续5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提案都围绕教育扶贫和职业教育展开。
1997年,杨国强事业刚有起色,就拿出一半身家以母亲的名字设立了帮扶广东省贫困大学生的“仲明助学金”,之后每年拿出100万元持续注资,2006年起额度更升至每年200万元,21年来,近万名贫困学生从中受益,完成高等教育。
杨国强没有止步于这种“输血式”的教育扶贫模式,2002年开始探索“造血式”教育扶贫模式,个人出资2.6亿元创办了一所全免费的寄宿高中——国华纪念中学。
学校除了招收成绩优异的贫困生接受全免费教育之外,还全额资助他们完成大学、硕士乃至博士阶段的学业。16年来,国华纪念中学共面向全国招收了2747名学生,学校连续9年本科上线率达100%,重点本科上线率95%以上。历届毕业生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栋梁。
用爱心唤醒更多爱心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首届毕业生张飞腾走出校门,选择加入了碧桂园社会责任部,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的碧桂园苗木产业扶贫项目。“我从受助者成为助人者。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收获了快乐,有一种履行责任的满足。”张飞腾说。
“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怀有同样感触的还有国华纪念中学毕业生张强,虽已毕业多年,但他依然记得母校礼堂墙上的这句铭文。2016年6月,国华毕业生自发成立校友会,张强积极主动地担起了组织工作,承担起副会长一职,在学校还未发布捐款信息之时,他就提前找到学校捐款。
2016年6月26日,校友会成立,当天包括张强在内的600多名国华学子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参加启动仪式,同步成立校友基金,首期捐出60多万元。“今天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杨国强感慨万千地说,“看到自己帮扶的学生承继爱心、薪火相传,这比公司跻身世界500强时还高兴。”
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杨国强希望自己提供的免费优质教育资源能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此前,碧桂园职业学院仅面向广东、江西、湖北、广西四个省份招收贫困学生,今年招生范围将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湖南四省,并首次开展自主招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4日 13 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