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为主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任务,不仅在党和政府工作中要将优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到实处,而且还要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投入参与乡村振兴,体现农民主体地位,更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将优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到实处,必须强化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要作用,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切实解决农民能力不足矛盾,让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实际需要更加契合,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助于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投身于乡村振兴。党和政府拥有公共资源的支配权,通过实施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直接对乡村振兴进展和实效产生影响,必须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要把农民实际需要作为制定政策和分配公共资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年来,一些地方率先行动起来,有的地方以乡村组织振兴为突破口,派驻第一书记或者挂职干部,还有一些地方将在外的乡村能人动员回来配备到关键岗位,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有效地带领广大农民建设乡村,发展经济,利用上级给予的支持政策,农民感到乡村的变化并从中获益。
全国多数地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必须根据当地财力状况和不同乡村发展方向,重点加强集聚提升类和城乡融合类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影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民就医、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地,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的延伸和覆盖,更为重要的是要探索建立让这些公共品能够持续为农民服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始终能够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产业振兴,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和技能人才等下乡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让振兴乡村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农民最关心的是产业振兴。一方面,希望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希望产业振兴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持续增加收入水平。这就要求政策措施能够促进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形成产业共同体,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不能损害农民利益,而且还要让广大农民分享产业振兴增值收益。
一些地方农民对当地的陈规陋习非常不满意,意见很大,但又因个人力量无法改变而苦恼。农民普遍重视婚丧嫁娶礼仪活动,但一些地方农民大操大办,相互攀比,收取“天价彩礼”,不仅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冲击勤俭持家等优秀传统价值观。破除农民在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的陋习,需要构建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其中村规民约的形成及其对村民行为的规范是核心。否则,某个村民或者少数村民带头破除陋习,不仅在经济上可能吃亏,而且在社会交往中将受到排挤。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村规民约?一些地方探索发挥新乡贤作用,借助外来力量教育感化农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调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以及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作用。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处理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民之间的关系,注重农民自我发展和利益保护与共享。一方面,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配套综合实施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让一部分具有能力和条件的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或者支持引导农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中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激励龙头企业为普通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农机作业、物流和销售服务,促进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合同生产或者订单销售,解决销售后顾之忧,通过保护价、入社二次分配或者入股分红等,多途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做好吸引农民工等回乡返乡及农村发展急需的外来科技人才下乡等工作,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而且还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一部分年富力强农民安心留在农村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仅需要政府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社会力量推动文化下乡,而且需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农民文化活动,通过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创建农民文化队伍,开发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民间艺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神境界,更好地发挥农民自我教育作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将优美环境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发展乡村旅游。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国家加大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关键还必须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积极配合国家各项政策,主动减少农业化学投入,不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不乱排畜禽养殖粪污,不乱丢垃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真正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更需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些地方的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能力强的党员。在农村优秀年轻人中培养党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作用。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李国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