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您如何理解交通强国这个概念?
朱丹: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这意味着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率先突破的领域。交通强国建好了,创新型国家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有了战略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不辱使命,充分发挥了先行官作用,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为我国由交通运输大国向交通运输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以往我国铁路发展相对薄弱的环节——高铁,在这5年间强势崛起,迅速开启了“贴地飞行”时代,并且驶出国门,成为国家最闪亮的名片。高铁稳步发展,并得到国人点赞,得益于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实力,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迈出了高铁强国的铿锵步伐。
以铁四院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铁四院就结合工程实践,开展科研课题研究208项,累计投入1.7亿元,先后申报高铁专利300多项,主持或参与制定42项规范和标准。
党的十九大为交通强国建设发出了动员令,既令人振奋,又让我们交通人深感责任重大。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就是要按照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发展目标,将交通强国的内涵从工程建设转向管理服务,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使工程建设更加集约化、运营管理更加智能化、运输服务更加人性化。
记者:我们需要靠什么来实现交通强国目标?
朱丹: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发力。不创新,必然要落后。只有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才能换道超车、迎头赶上,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中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为此,我们要立足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需要,拓宽视野,迎难而上,从国家宏观政策新部署中认识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从城镇化发展新形势中研判科技创新的方向,从企业所处的科技地位中认清自身短板;要结合市场、重点突出,强化协同创新、综合创新,突出“大交通”理念,完善和升级既有技术体系,努力攻关新兴技术领域,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科技实力。
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综合交通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谁掌握了综合交通的规划设计技术谁就抢占了先机。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装配式建筑等新型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绿色、防涝、排污等环保产业将更受重视,发展潜力巨大。
按照“满足不同功能,提升既有能力,加强维护服务”的要求,我们要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运等区域交通规划技术进行系统深化研究,形成综合交通规划成套技术,同时加大对磁浮、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等新型轨道交通的技术研究和储备力度,探索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及城市疏解技术,打造“码头+物流园+铁路专用线”设计成套技术体系,在高端桥梁设计、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水工港口领域等新型业务方面,加强基础应用研究,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设交通强国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找准方向,深入扎实推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奋发有为,当好先行。(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