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探真 ▪ 健康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付出越多就会越喜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9-09-18
导读: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做一件事情或者从事一个行业,明明最开始自己很不喜欢,后来随着事件进展或时间的推移,付出的日益增多,发现自己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好像并没有之前那么抵触了,甚至会越来越喜欢它。这是为什么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做一件事情或者从事一个行业,明明最开始自己很不喜欢,后来随着事件进展或时间的推移,付出的日益增多,发现自己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好像并没有之前那么抵触了,甚至会越来越喜欢它。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这是“认知失调”的一种常见现象。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指的是人们做出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从而引发了不舒服感觉。具体来说,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并且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找到外部理由的时候,常常会引发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调整来自己的认知,从而减少认知失调。

阿伦森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努力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必然带来较高的认知失调,为了减少失调,人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得不努力做一件我们不喜欢的事情,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减少这种心理紧张。

那么,我们通常会采用什么策略去减少认知失调呢?首先,通过尝试改变态度或是改变行为,使两者一致,从而从根本上去除这种不一致。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减少选择感来减少认知失调,让自己相信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比如,虽然对当前职业很不喜欢,但是没有其它选择可以养家糊口,所以我必须从事这一职业。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来减少认知失调,让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而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

总之,认知失调理论探讨人对自身活动的认识与外界事物发生过程之间的联系,强调人的行为对态度转变或持续的先行作用。另外,人的行为也可以是态度改变或更加坚定的先行条件,已做出的行为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失调感,从而促使态度改变的发生。

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