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酷、热情......对他人的印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在提到他人的时候,头脑中都会或多或少浮现出对这个人的印象;在自己准备面试的时候,也会绞尽脑汁思考要怎样做才能给面试官留下更好、更深刻的第一印象。你有没有好奇过,我们常说的这种所谓的印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心理学上,有关印象形成的研究始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希,它是指认知主体对他人外部特征、内在性格的判断和认识。在印象形成的实验中,阿希使用“精干、坚信、健谈、冷酷(或热情)、机智、进取、有说服力” 7种形容人物性格的词语,让A、B两组被试根据这7种词语形成对人物性格的印象。他提供给A组的是包括“冷酷”这一冷词在内的7种词,而B组是包括“热情”这一热词在内的7种词语。结果发现,A组对此人的印象是冷型人,B组的印象则是热型人。
针对这一结果,阿希强调,印象形成是所有性格词综合起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各种性格词简单的相加,但其中有一种性格词起中心作用。这一观点遵循了格式塔原则,即人们形成对某人的印象,是对此人人格的一种有组织、整合了的认知。它揭示了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起作用的关系。
那么,印象的形成一定都是正确的吗?其实不然,如“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而无视群体中出现的个体的差异,比如我们会认为法国人都很浪漫,而德国人都很严谨,这是在印象形成中的个人知觉偏差。
其实,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刻板印象是人们在认知上的一种偷懒行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的时候,不用探索和处理过多的新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使人们能够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况,有利于人们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但这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人们从带有局限性的视角出发却得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每个人特有的差异性,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印象形成中的局限,对这一认知过程加以更好的控制和利用。
相关文章:
- [探真 ▪ 健康]眼药水真的能护眼吗?使用眼药水你需要知道这些
- [探真 ▪ 健康]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有讲究 这些分类方法你了解吗?
- [探真 ▪ 健康]大雪过后,融雪剂是如何将雪迅速“融化”的?
- [探真 ▪ 健康]从试管婴儿到当妈妈 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如何?
- [探真 ▪ 健康]压力大焦虑“来敲门”?教你三招应对策略
- [探真 ▪ 健康]夏季来临皮肤易被晒黑 维生素C可以美白皮肤吗?
- [探真 ▪ 健康]互联网时代 伤害手机电池的坏习惯你有么?
- [探真 ▪ 健康]迷魂药一闻就倒?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神奇
- [探真 ▪ 健康]广东小吃姜撞奶,被姜汁“撞”上的牛奶为什么会凝固?
- [探真 ▪ 健康]辅酶Q10是“万金油”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