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微信人际传播分析
摘 要: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微信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社交软件中的佼佼者。从微观社会学上看,微信作为一款老少皆宜的APP,在打动受众的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方法。作为个体,应如何应对?本文选取了微观社会学的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并结合新闻传播理论来分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关于微信的人际传播发展中所引发的问题的一些思考,最后进行些许的展望。
关键词:互动仪式;微信;人际传播;情感
微信(又称WeChat)自2011年产生以来,从其产生以来就一度地被关注。在国内经历了5年的在国内,成为社群媒体中的领跑者,被誉为“国民社交软件”;在国际上,坚持“做全球通用的文化符号”,被赞为“在世界版图上竖起中国标志”[1]。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作为社交软件的领跑者,离不开“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言的产品要具有黏住用户的贪、嗔、痴的特质,并根据用户的核心需求让其“中毒”,而不为其“解毒”,使其越来越依赖于此,循环往复[2]。
一、简析互动仪式链理论
在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和戈夫曼等人关于仪式理论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2004年在《互动仪式链》中首次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情感能量”可以联系个人行动与社会团结,实现了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的结合。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互动仪式市场,人们行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情感能量的最大化[3]。
1.情景结构是微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们的一切互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其中至少包括由两个人组成的际遇(encounter)[4]。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互动仪式链”,它在时间上经由具体情境中的个人之间不断接触而延伸,从而形成互动的结构;当人们越来越多的社会际遇过程,并使这些际遇发生的自然空间扩展之后,社会结构就变得更为宏观了。
2.仪式本质上是一个身体经历的过程、参与者亲身在场是互动仪式的必要条件。互动仪式有四种主要的组成要素或起始条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互相传达该关注焦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4]。
3.与婚姻市场和产品市场类似,在互动仪式市场中,互动仪式市场也具有市场所具有的竞争性、成本性和可选择性。在互动仪式中,不仅物质付出和符号资本的付出是一种成本,情感能量本身也是一种成本[4]。人们会在市场上不断寻找与自己的资源相匹配的另一方进行互动,以期得到最高的情感回报。
下一篇: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