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非凡”的家庭,与中国有着一段解不开的情缘!
阿拉拉特也很是支持孩子们进修汉语,每个周末城市亲身送两个女儿到孔子学院少儿汉语班进修。孩子们很是喜爱这里的汉语课程和各类文化勾当。
谈到对中国的感情,卡琳娜提到本身曾经演唱的一首中文歌曲《大中国》。她说,哪里的歌词就可以表达本身的心声。
因此,上大学时,卡琳娜挑选了中文专业,踏上了本身的汉语之路。“这不只是我的抱负,也是我哥哥、我们家庭的抱负。”
卡琳娜的哥哥也很是喜爱汉语,但由于其时前提有限,哥哥只能买书自学。哥哥对她说:“你必然要学汉语,中国事最有前程的国度,汉语将成为最受接待的语言!”
代格菲(前排右一)和小伴侣们在教室上做游戏
“第一次见这么多人列队,完全惊呆了!”最后,中国舆情网,他们在警员的热心体贴下买到了火车票,渡过了一个体样的除夕夜。
源于对汉语的热爱和对中国的乐趣,卡琳娜先后在中国粹习过8年。在此期间,她飞舞了中国壮丽的江山,也体验了富厚多彩的中汉文化,并在此组建了本身的家庭。
2007年,卡琳娜与阿拉拉特在中国挂号成婚,并在这里迎来了大女儿的出生。阿拉拉特也将本身在英国的一部门事情搬到了中国。
在孔子学院举行的“粽香诗乐飘丝路”端午节勾当中,卡琳娜和大女儿与孔子学院西席一起包粽子、尝美食,体验端午节日文化。
却与汉语和中国结缘。
卡琳娜一家
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
他们来自亚美尼亚,
代格巧进修剪纸
在孔子学院和基辅市敬老院连系举行的以“文化的温度”为主题的2018新对联欢晚会上,卡琳娜和中国西席董雪松用中俄语相助演唱了经典歌曲《红莓花儿开》,为老人们送去新年祝愿。
从1989年春节到2000年除夕,再到2017年端午和2018年元宵节;从年老的母亲到中年的哥哥、丈夫,再到年幼的子女,卡琳娜一家与中国的缘分正如孩子们的名字一样“代代相传”。
卡琳娜组织学生建造的元宵节花灯
1989年2月,卡琳娜的妈妈到中国观光,其时正值中国的春节。返国今后,妈妈给她报告了上海、苏州等地的美景,中国人庆贺春节的传统习俗,以及中国导游伴侣们的热情欢迎。
卡琳娜母亲(前排左一)在1989年随观光团飞舞苏州
一往而深的中国情
这个看似一般的家庭,
说起与中国的故事,卡琳娜说,在上世纪八十年月末,本身就与中国“结缘”了。
卡琳娜和董雪松合唱《红莓花儿开》
第二次是2006年,母亲来中国看卡琳娜,在上海游玩时,母亲叹息中国雷霆万钧的变革:“我来的谁人时候这里还处处都是自行车,真没想到此刻这么富贵了!我终于大白你为什么想来中国了,我支持你!”
然则孔子学院的“明星家庭”。
卡琳娜在上海介入“一带一路”高级研修班
2006年,卡琳娜和母亲在中国
从当时起,“中国”——这个遥远而又亲昵的名字,就在卡琳娜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勾当中,常常能见到卡琳娜活泼的身影。
持续不绝的中国缘
三个孩子天天在家里看无数中国书画,听妈妈讲中国故事,对中国越来越感乐趣。
卡琳娜和女儿在端午节包粽子
为庆贺元宵佳节,卡琳娜给学生们讲授了元宵节的习俗,并教育学生酶陌玢宜作花灯,引导学生体验中国节日风俗文化的兴趣。
钟情汉语的外国人
糊口在乌克兰,
此刻,卡琳娜的大女儿已经8岁了,二女儿6岁,小儿子3岁。姐弟三人别离取名代格巧(Mariam Terteryan)、代格菲(Lusine Terteryan)和代格俊(Yeghishe Terteryan),体现希翼他们犹如机警奔跑的骏马,将优秀文化代代传承。
卡琳娜喜爱到中国各地观光,个中有两次经验让她影象犹新:一次是2000年,她第一次到中国粹习的时候,寒假和同学们一起去广州,返程年华正是中国的除夕,他们买票时碰着了中国的“春运”。
2008年,卡琳娜从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结业。在校期间,她起劲介入学校组织的勾当,多次在留学生晚会上演出节目。
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有这样一个“明星家庭”:妈妈卡琳娜·格沃尔亚(Karina Gevorgyan)是一位名汉语西席,各人都叫她“卡老师”;爸爸阿拉拉特·捷尔捷良(Ararat Terteryan)是一位贩子;他们有两个大度的女儿和一个可爱的儿子。
卡琳娜在中国粹习期间演出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卡琳娜历来起劲参加国际相助项目,从未间断与中国的接洽。
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
博士结业后,卡琳娜来到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事情,成为一名汉语西席。同时,中国舆情网,她也是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学员情意连系会的指导西席,起劲介入孔子学院的各类勾当,有时还会带上孩子们一起插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