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五年:贵在“民相知”
中新社兰州11月17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17日表示,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17日,兰州大学第二届“一带一路”高端学术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研究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贸易战、沿线国家安全与反恐、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现状与机遇等国际热点议题。
李鼎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五年来,从理论转化为行动,成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并从“大写意”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全新出发将各伙伴国家的企业、资本、人才等进一步融合,舆情网,落地更多惠及民生项目。
驻阿瑟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前大使张喜云表示,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取得瞩目成就,但仍需下大力气推动“民相知”。他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买”和“卖”的关系,更不是“我说、你做”“我给、你取”的关系,而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参与,推动政策沟通。比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行动”对接,在连云港开辟中哈合作物流区,而哈方为中欧班列顺畅过境提升铁路等,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范例。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表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在欧亚地区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建立更为成熟、稳定的多边框架。他建议,扩展合作领域,依托现有的多边框架搭建有效平台和机制,上合组织、金砖机制、“16+1”框架等,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孙壮志说,还要处理好与其他大国区域计划的关系,比如加强与俄罗斯的协调,同时启动相应机制,如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安全、执法、警务交流,重视智库间的合作。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以中国和阿曼的关系为例,介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惠及中东阿拉伯国家,并实现互惠互赢范例。他说,21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阿之间的经济交往已经超越了石油贸易范畴,向着更深层面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产能等多个领域开展双赢互惠合作。中国自2003年起成为进口阿曼石油的第一大国,阿曼目前已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第四大贸易伙伴。(完)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支撑政府决策、产业发展
- [资讯前沿]专家:中国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美国不能剥夺他国发展的正当权利
- [资讯前沿]“苏沃洛夫突击”单车赛全部结束 中国队名列第一
- [资讯前沿]中国地震局:今年以来,台湾发生四级以上地震37次
- [资讯前沿]中国平安入围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战略合作伙伴”,将于龙头企业生态区参展
- [资讯前沿]山东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 [资讯前沿]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在“中国不是敌人“公开信上签名
- [资讯前沿]谁说中国没芯片,中国这十大芯片公司你都知道吗?
- [资讯前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五届一次会议在京举行张庆黎当选理事会主席
- [资讯前沿]专业媒体评里加大师赛:中国选手的未来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