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内21家分期电商:微众等巨头也在入场,商品货源多为合作
曾经的头部现金贷平台逐渐转型输出金融科技能力或者贩卖流量成为贷超,也有的选择出海东南亚等国。
当然,也有许多企业为了满足监管需求,抢占“场景”,上线了分期电商版块。
有从业者认为,“电商”场景相较于“医美”、“教育”等场景来说,模式更轻,风险更低,所以成了多数企业优先选择的场景之一。
尽管电商分期市场已经有“分期乐”等老牌实力玩家“霸占”着市场份额,但并不影响新玩家进场。比如中银消费金融、微众银行等持牌军就于近日低调上线了电商分期商城,并以“10期免息”等活动吸引着用户下单。
近期,新流财经盘点了消费金融行业21家电商分期玩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多数货源来自京东、苏宁
很少有企业直接从事电商,更多地是和现有的电商平台展开合作。从以上21家电商分期来看,至少6家货源是与京东合作,也有3家是与苏宁合作。
“自己搭建系统,找货源,物流合作都需要时间和极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一位消费金融从业者告诉新流财经,与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中国舆情网,一方面可以快速建立场景,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运营成本。
不过,也有从业者认为,与电商平台合作,相当于给电商平台导流,利润空间并不大。
从以上21家消费金融企业来看,部分平台是从电商分期起步,积累了大量用户后开始拓展现金分期业务,如乐信早期推出分期乐商城,吸引了千万级的“90后”消费主力军,后又推出现金借款产品乐花,业务布局多元化。
接近乐信的知情人士曾告诉新流财经,在乐信的整体业务中,现金分期类业务占比可观,而“分期乐商城主要用于获取新用户。”
从财报数据来看,去年上市后,乐信在2017年第四季度分期电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16年同期的60%下降为43.41%,到今年一季度,乐信电商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降至约37%。
也有平台是在现金分期业务成熟后,再上线电商分期业务。如掌众集团、魔法现金以及微众银行等。
此举是基于一定的消费金融服务能力,补足消费场景、形成闭环。一位持牌消金人员认为,“线上信贷培养了用户借贷习惯,再上线分期电商,相当于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可以促进平台用户活跃度。”
当然了,也有大型企业推出电商分期,只是当其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顺应消费金融发展的大背景,完善生态布局。
如富士康的分期电商平台——富分期。原本富士康的蓝领工人中就有多数人习惯使用分期、预借现金的方式享受生活。于是富士康开始推出自己的消费金融业务,早期仅是向富士康员工推出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以及在线下合作3C、家电等门店推出分期业务。
当向自己的员工推出的消费金融服务发展成熟时,又推出了面向社会人士的现金分期和电商分期。
顺丰旗下的丰修商城,原本主打维修手机,后又推出了租手机、回收手机等业务,并逐渐与华为、小米、三星等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后又顺势推出分期购买手机业务实际也让人不难理解。
尽管,一位接近丰修商城的从业者透露,丰修商城与招联消费金融合作的电商分期业务,规模极小。
但从整体布局来看,丰修商城和富士康一样,在业务上形成闭环后,这个生态链的故事仿佛更完整。
骗贷成本低,逾期率高于现金贷
电商分期与其他场景分期一样面临着骗贷风险。
常见的骗贷形式有两种。一是第三方电商平台与用户内外勾结,用户在平台下单购买了第三方电商的产品,第三方电商并不寄产品给用户,用户不还款甚至消失,造成消金平台损失。二是用户直接下单购买了产品后,再转手低价变卖产品套现。
电商分期产品多是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所以骗贷成本极低。又由于催收成本较高,走法律流程成本更高,催收力度十分薄弱,以至于造成消金平台逾期率攀升。
在今年趣店发布三季报时,趣店CFO杨家康就表示:我们一直希望做电商,因为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率较高,但我们的数据显示,相比现金贷,电商分期付款的逾期率相对较高。
趣店三季报也显示,今年三季度趣店通过分期付款促成的电商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由去年的2.94亿元下降至0.36亿元。趣店“电商分期”属性正在逐渐消失。
任何领域,有人出局,就有人进场。电商分期,看似门槛低,但也只有尝试过,才知道其中的风险和实际收益。
近期,新流财经了解到,某老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在筹备电商分期,预计将在明年上线。
根据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分期电商市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分期电商用户规模预计达0.95亿人,未来用户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艾媒分析师认为,根据分期电商用户规模及预测数据,2016-2019年分期电商用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