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设28家博士后工作站涉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12月3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石景山区政府联手举办北京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揭牌暨新设博士后工作站授牌大会,展示了部分设站单位的博士后工作成果。
当天,舆情网,市人社局对今年新设的2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这28家工作站中,既有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燃气集团等传统行业,也包含旷视科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京东等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共有552个科研流动站,约占全国流动站总数20%;博士后工作站584家,约占工作站总数18%;北京地区累计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61840人,占全国总进站人数33%。目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形成较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2017年全球创业生态报告》显示,北京创业生态全球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为硅谷、纽约和伦敦。北京富集的创新资源,良好的创业生态,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缔造一个又一个“双创奇迹”。
近年来,北京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站点布局、日常管理、资金投入、学术交流等方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了以首都功能定位为指引,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基本实现了“学”与“用”的互动,“产”与“研”的贯通,科研成果与经济社会效应的链接,为推动首都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特别是去年,为提高本市博士后工作国际化程度,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青年人才,北京市开始实施博士后国际化培养工作。今年,北京市又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宣传推介,并与爱沙尼亚塔林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
完备的学科行业覆盖和庞大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群体,为科研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大量的科研成果、项目、专利需要落地转化。建设北京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是北京市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合作导师创办企业、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的具体服务。
石景山区正在整合各方面资源,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举全区之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加快经济转型。市人社局把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落在石景山区,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支持石景山区政府,全面落实好基地建设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的有效运转模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思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统筹配置创新资源,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构建人才、技术、资本、政策相融合的创新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链条孵化支撑的创业生态,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全国博士后人才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助力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