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小康滨州 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2)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市建设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雕塑亮相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受到海内外关注。2018年,中宣部《学习与思考》和国家级核心政治期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后刊文《融入生活 教化人心——山东滨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调研》,推广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做法。
兴文化,文化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精神特质。
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一院”拔地而起,夏夜村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嚣……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目标,我市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宗旨,全市文化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滨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和精准实施文化扶贫,截至目前,全面完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550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
做好省、市“文艺精品工程”重点作品创作工作,连续三届荣获省“文艺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连续四年有精品力作入选省舞台艺术“4+1”工程,连续六年有小戏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2016年,现代吕剧《兰桂飘香》代表山东进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银奖,图书作品《最后的乡贤——郭连贻传》荣获首届“奎虚图书奖”。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中,我市7台剧目入选评比展演,其中京剧《游百川》、渔鼓戏《老邪上任》等荣获“优秀剧目奖”,入选及获奖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月一村一场电影”工程,极大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市吕剧演艺公司被表彰为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
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圆满完成全市8个国有经营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编制出台《滨州市文化产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滨州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滨州市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文化产业朝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进。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37个,舆情网,实现营业收入56.64亿元,同比增长9.2%,2家企业入围第二届山东文化企业30强,2个项目获得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无棣县、邹平市获评第三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与日本、韩国开展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我市文化产业走出了国门。
展形象,对外讲好精彩滨州故事
面向国内外,面向新时代,讲好滨州故事,传播好滨州声音,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我市大力完善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向外界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滨州声音,展现良好形象。强化与中央和省权威媒体沟通联系,放眼全国全省,准确把握滨州错位发展优势,提炼新闻亮点,提高对上上稿质量水平。近年来,全市年均在中央和省级权威媒体,刊播或发表重点新闻(稿件)两千余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头版滨州声音不断,央视省台滨州影像频现,新华社多篇通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粮食产业发展的“滨州模式”、十年林水会战等更多的滨州故事被人熟知。
持续加强城市形象宣传,设计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孙子故里·生态滨州”成为我市对外宣传靓丽名片,滨州对外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进新闻发布平台建设,基本实现新闻发布“八固定”目标,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实行例行新闻发布,新闻发布科学化水平大大提高。先后以“文化滨州”“喜迎十九大·滨州看变化”“改革开放立潮头·滨州奋进新征程”等为主题,组织举办5次全国网络媒体滨州行活动,借助互联网优势积极推介宣传滨州。
一张张夺目的成绩单,“晒”出了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守正创新,提升了滨州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提振了渤海革命老区人民的“精气神”,让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焕发出改革与开放的时代光辉。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越是面对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越是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越需要凝聚广泛的思想共识,熔铸强大的精神支撑。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将以刚刚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契机,肩负更加崇高的使命,以更加饱满的激情砥砺前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为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小康滨州提供更加强大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文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