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智库发展报告:建议构建共享决策咨询服务大数据平台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杨月) 12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增爱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智库发展报告(2018)》。报告建议,未来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智库管理体系,着力打造新型“智库联盟关系”,构建共享决策咨询服务大数据平台。
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强化社会智库建设。近年来,中国社会智库的数量增多,社会智库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现已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
课题组调研认为,基于12个社会智库案例,可将我国社会智库主要的咨政建言方式概括为以下五类:第一,提交政策建议,如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8年9月向广东省委领导提交《关于深化广东综合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广东省委领导采纳了其中的相关建议;第二,发布研究报告,如深圳市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在2014至2017年,连续四年发布《中国改革报告》,其内容旨在记载和反映年度中国重大改革进程,现已成为年度中国改革创新的社会第三方评估报告,向国家提出若干改革建议;第三,参与政策制定,如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参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办法编制;第四,举办研究会议,如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了90次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研讨会,并举办了40期“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五,创办研究刊物,如察哈尔学会创办了《公共外交季刊》《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公共外交概论》等,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为保证持续发挥社会智库在咨政建言方面的作用,报告建议,未来,应从社会智库的内部运作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进行相应的建设。
一方面,优化社会智库的自身运作:首先在组织地域方面,尽量实现社会智库分散化建设,避免社会智库建设过于集中;其次在组织目标方面,关注于公共政策研究盲区的改良;再次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党组织引领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并配以系统化的内部监督机制予以保障;在组织人员方面,增强社会智库对研究人才吸引力与提升组织内部成员研究能力相结合;在组织资金方面,实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在组织研究方面,要开展独立性、创新性的研究。
另一方面,从提高政府部门的外部支持角度,报告指出:首先,政府应在观念层面认可和支持社会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其次,营造社会智库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再次,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智库管理体系;着力打造新型“智库联盟关系”;最后,中国舆情网,构建共享决策咨询服务大数据平台。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名誉理事长黄孟复,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等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处副处长刘晓贵等出席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