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一张报纸的初心和使命(2)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请知悉。 时间:2019-01-02
导读:战火纷飞中,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山东根据地的领导人经常指导大众日报的宣传,并亲自为报纸撰写文章。“我以为给报馆买铅字、买铜模,并不比给部队买炮弹不重要,一张张报纸,一篇篇社论和文章就是打击敌人的炮弹。”

  战火纷飞中,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山东根据地的领导人经常指导大众日报的宣传,并亲自为报纸撰写文章。“我以为给报馆买铅字、买铜模,并不比给部队买炮弹不重要,一张张报纸,一篇篇社论和文章就是打击敌人的炮弹。”罗荣桓曾说。

  随着革命的胜利,大批大众报人随着革命队伍北上、南下、西进,将红色基因洒向全国。这些新闻宣传的精英,在巍巍沂蒙、齐鲁大地战斗成长,迅速成长为共和国的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他们深情地称大众日报是“我的大学”,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

  知所来,明所往。和平年代,大众报人不再直面生死考验,但注入血脉的红色气质历久弥坚。在意识形态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大众报人作为党的新闻战士、舆论宣传主力军,继承发扬战斗精神、牺牲精神,坚定捍卫舆论阵地。以正能量的气场,凝聚催人奋进的力量,激活人们身上的红色基因。

  到沂蒙老区创刊地寻根,是每年大众日报新入职员工的第一课。 

  当年轻人走进印出创刊号的老房时,当他们为战火中献出生命的大众报人扫墓鞠躬时,每个人心中都会回响起社歌那激昂庄重的旋律:“我们从枪林弹雨中来,告别了一个旧的世界;我们高举着真理的火炬,呼唤一个光明的未来……”

  传承——

  植根大众,服务大众

  “来济南12年,西蒋峪公租房的新家,是老赵头一次住上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2015年4月13日,厨师赵炳福的进城故事,登上了大众日报的头版头条。加上配发的图片和评论,这篇报道占了大半个版的篇幅。

  “普通人的故事上了省级党报头版头条,而且这么大篇幅,大众日报真是‘接地气’。”很多读者给大众日报点赞。“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这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重要转换。”《中国记者》杂志如此点评。

  诞生于沂蒙大地的大众日报,与人民群众有着说不尽的鱼水深情。战争年代,为保护报社员工和器材,先后有160多位乡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炮火咆哮时,是人民大众让出屋宇护佑了大众日报。大众日报创刊不久,为了躲避日军扫荡,把印刷厂搬到沂南县孙祖镇天水栈。当年的老房东李宝年的儿媳妇杜付花说:“家家户户抢着把房子让出来,自家到山上搭团瓢(窝棚)住。”生死考验前,是人民大众以母亲般的胸怀保护着大众日报。大众日报员工白铁华遭日军拷打,生命垂危,“沂蒙母亲”王换于冒着杀头危险,悉心救助,奇迹般地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你们也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省委书记刘家义到大众报业集团走访调研时,曾给出这样的评价。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构筑了大众报人的精神家园,浸润出大众报人的精神本色。根植大众,服务大众,成为一代代大众报人不变的追求。

  把镜头对准基层,让群众成为主角,大众日报的版面上,经常能读到这样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报道。从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报道,到解放战争时期“分配浮财的商榷”,到改革开放初期“济南市区修鞋摊前采访记”……大众日报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群众鼓与呼。

  对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大众报人一时一刻也没有忘怀。报社历届党委确定了一个思路,那就是每年都要为老区人民办一件实事。盖房、修路、打井、派第一书记帮助脱贫……

  “俺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做梦也没想到还能喝上自来水。”2009年11月5日,面对眼前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沂水县夏蔚镇连崮峪村92岁的朱长英老人激动地说。连崮峪村位于大山坳里,所处区域为地下水贫水区,水利部门在附近先后钻探了5个水井钻孔,但都先后干枯。了解到连崮峪村吃水困难的情况,大众报业集团找到省地矿局,共同援建了水井。

  一代代大众报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被誉为“新时期好记者”的大众日报记者陈中华身患癌症,但病后恢复工作的第二年,就因为稿件数量和质量名列前茅,力拔集团“十佳记者”头筹。

  为什么这么“拼命”?他回答说,“就因为我的那些农民兄弟。他们对一个仅仅是采访过他们、反映过他们心声的党报记者就有这么深的感情,我唯有继续写下去,才能报答他们的挚爱和信任”。

  “万家灯火,奔来眼底;百姓忧乐,激荡胸怀。”一行行铅字,说不尽大众日报与人民大众的水乳交融;一个个故事,道不尽大众报人与人民大众的生死与共。

  担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018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的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乡村振兴话题时说,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茌平县耿店村有一个好现象,就是回乡种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70后、80后、90后成为种菜的主力……这篇报道正是出自大众日报。

  “一篇稿件背后,是对中央政策和山东三农工作的10年坚守。”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总结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80年风起云涌,80年改天换地。大众日报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的担当从未改变。

  “历史有我,我在现场”。1949年9月,大众日报特派记者于冠西登上前往北平的列车,采访开国大典。10天时间,他奔走长安街,发稿24件,以高产的作品记录不朽的时刻。采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于冠西还当面向毛主席递交了刊有解放长山列岛图片的《大众日报》画刊。

  “大事看大报”。国企改革、香港回归、抗洪救灾、北京奥运、党的十九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凡是重大事件,大众报人从不缺席,浓墨重彩地将精彩瞬间记入历史。

  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培养典型,这是大众日报的鲜明特色。孔繁森、张海迪、李登海、王伯祥、许振超……一位位先锋模范的动人故事,引领带动着齐鲁大地的前进脚步。

  2006年,大众日报推出冬暖式大棚带头人王乐义的报道《这个头,带得好》,这是大众日报第一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三元朱村是一个小康示范村,王乐义是大家奔小康的带头人,起到了示范作用。”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走进三元朱村时,高度赞扬王乐义的带头作用。

编辑:陈晨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