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人先锋号广东省台:驭风前路远心向海天蓝
广东,南海之滨。独特的季风气候给这片土地馈赠了丰饶物产,也使其成为台风登陆最多、雷电灾害最多、汛期最长的省份。
面对挑战,广东气象防灾减灾交出不俗答卷。2018年,全省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较过去5年同期平均值分别下降60%和19%,灰霾日数创近30年最低。
这张民生成绩单的书写者中,有一个隐于幕后、默默奉献的集体——广东省气象台。
第一道防线的担当
“台风最有可能在哪里登陆?”“八级风圈影响范围有多大?”“登陆后风雨影响持续多久?”2018年9月,台风“山竹”登陆前夕,面对关乎防灾部署的一道道关键命题,林良勋一遍遍调看资料,一次次陷入沉思。作为专业技术总师的他深知,有效的决策服务信息,离不开气象科技和自身经验的有效融合。
省气象台副台长汪瑛脚踝扭伤,拄着拐杖坚守岗位。首席预报员们全员上阵,共同研判。“一线预报员碰到灾害性天气最紧张,就算不值班,也会自觉到岗。”
另一位首席预报员伍志方,每隔一小时连续接受媒体直播采访,向公众解读台风最新动向,提醒做好防范。
最终,及时精准的预报服务,助力广东在应对台风“山竹”中实现重大灾情无重大伤亡的目标。消息传来,气象台里一阵欢呼。彼时的他们,已为应对台风“百里嘉”“山竹”连续战斗十多天。
这种紧张与忙碌,已成为广东省气象台的汛期常态。在灾害防范中,气象部门处于“第一道防线”。在广东,省气象台扛着“第一道防线”上“先遣队”的责任担当。
这支“先遣队”中,有预报经验超群的“技术大拿”,有一年200多天坚守岗位的“拼命三郎”,有科研与业务双通的精兵强将。
突破核心技术的“匠心”
精准预报离不开“硬核”实力的支撑。多年前,广东气象部门的年轻人们就梦想着建立一个全新的天气预报业务模式,并将之命名为SAFEGUARD(守护),寓意守护南粤大地平安。
从2008年开始,他们不断探索,建立起精细化网格预报业务体系,为如今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省气象台承担着其中的核心技术开发工作。以自主研发的技术系统为核心,省气象台推动建成了无缝隙、精细化、高效集约的省市县一体化数字网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从2008年开始研发到2015年正式业务化,历经7年,广东终于在全国率先开展精细化网格预报业务,实现了网格预报“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
省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团队负责人罗聪表示,这一核心技术的突破,只是起点。带着“匠心”,他们将持续研发国内领先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技术,为防灾减灾贡献气象力量。
不懈探索创新的追求
2006年,广东省气象台在全国首发灰霾天气预警,中国舆情网,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南。省气象台认真指导和支撑市、县气象台站发布灰霾预警信号,12年来共发布灰霾预警信号1473站次。
这是广东省气象台结合新需求守正创新、不断探索的举措之一。多年来,省气象台还与环保部门建立了大气污染联席会商制度,联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以精准预报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全流程支撑;深入挖掘生态气象资源潜力,为全域旅游气象服务和精细化为农服务提供支撑。
此次获评全国 “工人先锋号”,是广东省气象台获得的第4个“国字号”荣誉。驭风前路远、心向海天蓝,广东省气象台将继续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