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将迎来超万亿元规模的市场
随着SpaceX、Bl ue Origin等商业航天创业公司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让过去以国家为主导的航空航天领域正在发生激变。
而在中国,商业航天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未来将迎来超万亿元规模的市场,诞生出无数“独角兽”企业。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最早一批成立的民营企业,九天微星是国内首家实现低轨小卫星设计、研制与运营并形成商业闭环的公司,具备百公斤级商业化低成本小卫星的研制与星座组网、卫星通信系统等核心技术。
这个曾经的拓荒者和探路者,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他们从卫星IP入手,以实现全球互联为担当,立志要做中国商业太空探索领域的“独角兽”。
最好时代
2015年,商业航天在中国正式破冰启航,这一年因此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而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天微星”)也正是在这一年成立的。
“现在是商业航天最好的时代。”九天微星CEO谢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政策上来看,随着国外商业航天公司的兴起,2014年,国务院60号文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2015年,天地信息一体化写入“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在政策上向民间资本逐渐开放,成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策鼓励之外,是强劲的市场需求。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报告,2017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2686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业收入1287美元,占比48%。相较于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业务近两年来收入同比增长均超10%,增速最快。另有数据显示,未来10年里,全球卫星订单将达到1955颗。而这些订单中,大约有2/3的订单来自于商业客户。
“未来,商业航天将有非常广泛的市场需求,如商业火箭运载、卫星组网、太空旅游以及太空挖矿。”谢涛说,“现在看到的项目以及提出的规划都只是刚起步,未来太空产业远不止如此。”未来人们或许可以到小行星上去挖金矿、找稀土;在外太空喝着咖啡欣赏地球;充分利用地球外充足的空间来发展3D打印、在轨制造技术。
而在一些投资机构看来,下一个投资风口也会出现在遥远的外太空。高盛此前发布报告称:预计在未来20年内,太空商业市场将迎来持久而高利润的机遇,其行业规模将会成长至数万亿美元。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45年,世界航天产业规模将达到2.7万亿美元。
资本助力
市场很大,但创业并不容易。
谢涛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单位工作10余年。有媒体曾经报道,其创业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身边朋友的众筹,最终筹到了500多万元人民币。
在那段最缺钱的时间里,谢涛见了上百位投资人也没能拉来资金,很多人一听他的项目,都觉得不可思议。与当时的O2O、线上电商这些项目比,谢涛的项目在投资人看来不切实际。为了说明项目,谢涛往往还得给投资人科普航天知识。
谢涛记得,只有一位投资人让他免去了科普的麻烦,因为对方毕业于卫星相关专业。但对方提出的质疑和其他人是一样的:“国内没有这样的公司,航天、火箭、卫星的事情都是国家来搞,你们几个人凭什么能做成?”
但谢涛也很幸运,他碰到了长期投资中国硬科技且具有战略眼光的米磊(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人)。2016年6月,在获得中科创星一笔千万级别天使轮投资后,九天微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九天微星已完成3亿元融资,2018年销售合同额将突破1亿元。
“获得中科创星的投资,更像是两个气质相投的人结缘。”谢涛告诉记者,当时中科创星确定投资的时间非常短,在接触一个星期后,双方见了一面,第二天谢涛就拿到了投资意向书。而且,这不仅是一笔资本的加持,中科创星背靠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强大技术支撑,给了九天微星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成果转化机会。
在初创期,航天教育成为九天微星创新卫星应用的第一个领域,并且快速实现了现金流。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COO彭媛媛告诉本报记者,在卫星物联网方面,九天微星将通过覆盖全球的低轨通信小卫星星座组网,为分布在全球各地、无地面网络覆盖区域(海陆空天)的物流、重型机械等各类资产提供万物智联的实时卫星通信服务。
今年年底,九天微星将发射“瓢虫系列”七颗卫星,实现系统级验证,计划在2022年完成72颗小卫星组成的低轨物联网星座,单星每小时采集并发数可达200万条。在此基础上,将推进构建由800颗低轨小卫星组成的互联网星座。
在航天STEAM教育方面,开发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航天STEAM”课程,配套卫星火箭套件、卫星测控站、太空创客实验室和大型研学基地,从而激发青少年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2018年2月,九天微星成功发射全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向全国中小学开放教育卫星资源。
全球竞争
商业航天的兴起,意味着航天逐渐从服务国防、探索太空等高大上的领域,中国舆情网,变得更加“接地气”,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在涉足商业航天领域的主体中,民营企业与“国家队”形成差异化竞争,成为我国航天领域的有力补充。
但与国外相比,中国商业航天的起步晚了至少十几年,差距仍很明显。
有投资人曾评价九天微星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跑得最快的企业,但谢涛说,光做中国的头部企业,还远远不够。“我们瞄准的是国际化,最终大家要在全球市场上共同竞争。”谢涛告诉记者,美国商业航天起步于2002年前后,至今已规划了上千颗甚至上万颗卫星发射,甚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经成功发射了可重复使用的“猎鹰重型”火箭。我国刚起步的商业航天新势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自从开始创业,我几乎没有好好睡过一个觉,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活’下去、如何缩小和国外的差距。”谢涛说,他和团队始终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意识。
“卫星从研发到发射,再到整体收回成本,链条和周期太漫长了。如果一开始就做宽带星座,要部署很多卫星才能盈利,初始投资很大,风险也大。物联网星座的周边技术成熟,客户支付能力也强,明年我们发射一箭四星后就可以实现盈利。”谢涛说,这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资金的行业。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唐建伟:当前需要建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体系
- [资讯前沿]甘肃宕昌:哈达铺迎来红色旅游热
- [资讯前沿]恒大又有大动作!1600亿要建新的“商业帝国”
- [资讯前沿]定了!钱塘新区杭州医药港迎来——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 [资讯前沿]云南泸沽湖迎来最美观星季 银河直挂天际繁星唾手可得
- [资讯前沿]立夏之后迎来春天 这个周末四川人过什么季节
- [资讯前沿]油价调整最新消息:4月12日国内油价极大概率迎来年内第六涨
- [资讯前沿]本周五国内成品油调价或将迎来年内首度搁浅
- [资讯前沿]上海:鼓励利用厂房、商业、办公、社区用房改造兴办养老设施
- [资讯前沿]专家: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 有利于银行稳定信贷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