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马过河镇:电力书写的致富史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云南省昆明市与曲靖市交界处的马龙区,马过河镇近年来正在实现从贫困向振兴的蜕变:绿水青山所带动的旅游业正在造就金山银山;农业生产和副业增收正助推着人们致富的步伐……三年前,这里还是市级“贫困乡镇”,今年,“贫困帽”将被摘除。
“马过河能实现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持!”日前,在马过河镇副镇长周富强谈及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时,念念不忘电力的“给力支持”。恰如其言,在马过河镇走向小康的过程中,马龙供电局倾心服务,用有力有效的“电力”支撑起村民的梦想。
“没落”的磨坊
12月10日,冬日暖阳下的永宁岗村宁静而安详,在一间老旧的磨房前,64岁的李家桥在进行着简单的设备维护。
“现在,我已不靠此维生,但对这些机器还是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感情。”言语间,李家桥心里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当下幸福的喜悦。
因为这间磨坊,李家桥远近出名。那是前些年,170多户人家的永宁岗只有2间磨坊,村里一半多碾米、磨面、粉糠等都在李家桥的磨坊完成。
“每天要加工500斤包谷,800斤水稻,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左右时间里,每天都要粉糠2吨多。”李家桥介绍说,彼时,他和老伴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2点多才能休息。
而现在,一度繁忙的磨坊却显得冷落,“每天最多只有100斤包谷,80斤水稻。”曾经让两个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磨坊现在一个人经营都倍感清闲。李家桥告诉笔者,儿子、儿媳现都在外面打工,他在家里除了种地、养猪、养鸡外,还会到周边去打零工。“磨坊生意少,几乎不用考虑。”
从络绎不绝到门庭冷落,背后的原因是农户家里电器设备的增加。当下,永宁岗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买来了钢磨,磨面、碾米均在家里就完成,无需到磨坊。而这其间,舆情网,电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即便家里买来设备,电力带动不了,也加工不成,还得到磨坊来。”李家桥介绍说。
富足的农家
在大车章村,施士达和老伴姚春英是名副其实的“老当益壮”。均已年逾六旬的老两口,常年养着50多只羊、近10头猪、100多只鸡。走进其二层楼房的宽阔庭院,楼房,门口堆着300多袋玉米。
其子姚丽洪介绍说,仅仅是养羊的收入,每年就可达4万多元。30多岁的姚丽洪,常年在外经营挖机和汽车运输,每天晚上要10点多钟才回到家,其妻在昆明经营饮食店,小两口的收入年均数万。
“对于家里的活计,我从没干过,也无需担心。”姚丽洪介绍说,虽然养殖规模庞大,且父母年迈,但钢磨、青饲料粉碎机等,让父母肩负的劳动强度大幅减轻。
“前些年,养猪的食料得靠人工用菜刀剁,每天农活忙完回到家,吃完饭后的铁定活计就是剁猪食,2、3个小时才剁得了一锅,而且大块大块的,猪吃了也不怎么长。”姚春英介绍说,切剁猪草还不算最困难的,喂猪的玉米面要到数公里外的磨坊才能粉磨,一旦家里的猪面完了,即便天阴下雨也要负重去磨坊。
村里的电网改造后,姚春英等家里买来了青饲料粉碎机,“原来2、3个小时才能剁砍好的猪料,现在5分钟都不要就能粉碎好,省工省力。”
现在,不仅是猪料,羊料、鸡料等,姚春英都要用粉碎机粉碎一遍,“粉碎出来的食料不仅牲口爱吃,还肯长。要是没有可靠的电力,这么多的牲口是根本不可能养的。”姚丽洪介绍说,在没有使用青饲料粉碎机的前些年,他们家只养了一二头猪,二三十只鸡。“那个时候,父母的体力比现在强多了,当时想都想不到家里会养这么多牲口。若在当时的条件下,我和媳妇都不可能常年累月在外面做活。”
除了家庭经济收入因电力而倍增外,姚丽洪家的生活质量也因电力而晋阶升级。当下,他家和村里所有人家一样,电饭煲、电磁炉、冰箱、烤火器、电热毯……“但凡生活上能用到的电器,应有尽有,而且每个月的电费也就一百多块,确实划算!”(杜明彦、张鑫、恭倩玉)
【1】【2】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