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乘风飞扬
从自动驾驶的重型卡车、自动识别未知障碍物的塔式起重机,到手机上的一款手语软件、幼儿园里的一台晨检机器人,11月13日举行的首届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应用大赛决赛显示,人工智能已融入生产,走进生活。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并连续3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站在风口之下,透过此次大赛,一起看看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人工智能,谁用谁知道”
最近,开车走长沙绕城高速,偶尔能与一辆特殊的重型卡车相遇。车身标识显示,这是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高速物流L4级自动驾驶重卡。
“目前已完成2万公里的测试里程,最高时速达到100公里。”希迪智驾(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监贺志国介绍,今年5月之前,这款自动驾驶重卡主要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内进行功能性测试;之后开始在规划的100公里智慧高速示范线上进行实际路测,跟车行驶、超车变道、匝道会车、施工路段、不同负载测试等路测结果,都很不错!
智慧的车“高大上”,智慧的“眼”也不逊色。“不同于简单的条码识别,这款高速高清三维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将生产线上复杂堆叠的大量物体,进行快速识别定位,然后精准抓取、有序分拣。”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学斌介绍,这套系统可实现最高每秒200帧的采集速度,最高精度达到0.5微米,精度和速度世界领先。
“人工智能,谁用谁知道!”决赛路演现场,华菱湘钢设备工程部工程师杜旭的一句话,让场下评审和观摩嘉宾会心一笑。杜旭说,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真的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炼钢过程中,转炉故障难以察觉和预判,一旦发生故障,对企业生产影响较大。杜旭介绍,以1个转炉1小时产240吨钢、1吨钢成本1000元计算,转炉停修至少7天,一次就能造成三四千万元的损失。
为解决“痛点”,湘钢自主研发的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由各类传感器和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的智能终端,舆情网,对转炉运行情况进行智能感知,可细微感知到转炉内的一条缝、一个坑,还能实时掌握“缝”和“坑”的变化趋势,从而作出是否需要停机检修的判断。
湖南银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使用的水产养殖数据服务无人船平台,是20个决赛项目中唯一一个农业领域的项目。据了解,有了这种无人船,不仅不需要人工开船和投料,还可以对区域内的水质、生物量等进行监测,自动分析出该区域的适宜投料量,既节约成本,又利于科学养殖。
“讲话内容可实时‘翻译’成手语,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长沙千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春鸣感慨,“人工智能如此美妙!”面向全国2700万聋人,该公司开发的手语计算云平台,以及手语教育支撑系统、手语APP、手语AR、同声手语会议系统、网页手语、手语手持阅读器6个终端产品,可以让聋人与听人双向无障碍交流。
“关键是要应用落地、融入产业”
人工智能站在超级风口,业内专家认为,“当下关键是要应用落地、融入产业”。此次大赛的项目分为标志性创新产品和示范性应用场景两类。大赛主办方省工信厅表示,将从资金支持、项目申报、授信支持、投融资对接、孵化支持等方面,对获奖企业给予扶持。
采访中,众多企业表示湖南人工智能发展的环境很好,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提出建议,希望由政府牵线搭桥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大对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平台的支持力度,以及在企业初创期给予税收、人才落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省工信厅总经济师熊琛介绍,近年来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初步统计,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0家,长沙、浏阳、宁乡、湘潭等地已形成产业集聚区。
仅从本次决赛来看,入围的20个项目就涵盖了工业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安防等众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正在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相融合,带来了各种变革。
今年3月,省工信厅发布了《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在未来3年,我省将通过实施关键技术创新计划、智能产品创新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应用计划、集约集聚发展计划、支撑体系构建计划,力争到2021年实现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记者 曹娴 通讯员 陶韬 唐星)
(责编:唐李晗、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