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将如何赋能国家治理
科技与人
无论是数字政府还是网络教育,新兴互联网技术在解决国家治理问题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5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中提出,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是未来一段时期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在这份《决定》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处被提及,成为《决定》中的高频词。
比如,在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方面,《决定》强调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在执政为民方面,《决定》要求“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等。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推动力,而技术赋能也将助推把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家治理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离开了网络可谓寸步难行,而国家治理如果不能“触网”也很难显现其优势。
一方面,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分享经济、无人驾驶等在内的新兴技术和经济业态可谓“破坏性创新”,技术本身带来了诸多治理挑战。这些新兴技术使个人隐私保护、数字安全保障、网络诈骗防范等问题凸显,并对许多传统行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带来威胁。
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为这些新兴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为很多棘手问题的迎刃而解提供了技术可能。而技术的赋能,也使制度优势更有可能,也更容易转化为治理效能。无论是数字政府还是网络教育,新兴互联网技术在解决国家治理问题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无独有偶,最近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也以发展区块链技术为主要内容,足见此类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突出价值。
之所以新兴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就在于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处在世界前沿,追赶乃至弯道超车的潜力较大。中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与世界主要国家几乎同步,主要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实力雄厚,相关人才储备和应用场景也处于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遍民众,都能较快速和较顺畅地接受新兴信息技术,并将其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比如,中国舆情网,当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停留在信用卡支付阶段时,中国早已普及移动扫码支付了。
这些优越的基础条件使技术赋能在中国更有可能发生,并能够释放更大的技术活力,加快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
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新兴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文化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更多国家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和治理效能。
当然,很多人在面对新兴信息技术时仍然存在心理顾虑,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害怕因为技术引入而导致风险和问题。这意味着要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学习,加强技术应用的试点、试验和示范,使新兴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
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新兴信息技术本身所蕴含的风险,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并做好前瞻性的风险防范,使更多优秀的技术服务于国家治理,并成为国家治理的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