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数字中国开启发展新引擎(2)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0-10-20

  “数字抗疫”展区则集中展示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创新探索与成功实践,讲述数字抗疫的中国故事。“疫情防控期间,凡是数字化、智能化做得好的企业,复工复产就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添介绍,以浪潮智能工厂为例,仅用1个晚上准备就实现紧急复工,而且复工之初产能利用率已达80%。

  而在会场之外,虚拟市民卡、市政二维码、12345便民服务平台、市民信用支付体系,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等,早已融入福建市民的日常生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表示,近年来,中国数字政务建设深入实施,全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数规模达7.73亿,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31个省份和40多个国务院部门建成政务服务平台,北京通、浙里办、闽政通等多个省市掌上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互联网+政务”服务有效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数字生活共享科技红利

  共享数字红利,智慧生活触手可及。

  未来的数字生活啥样?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垃圾分类也可数字化。福建工蜂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垃圾分类箱新功能:只要扫描二维码,垃圾箱就会自动打开盖子,并且实现智能称重、回收物全程跟踪、回收网络体系数据化管理。

  智能电网更精准。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国网福建电力的办电服务人员通过供电能力可视化平台,便可高速定位用电报装客户的用电地址,依托大数据“导航地图”,一键生成供电方案。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展示新气质。

  “采摘、炒青、揉捻、干燥,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对茶叶生产数据进行全程录入收集。”福建春伦集团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展示了一片茶叶的数字之旅。

  “老师面前有一台4K高清摄影机,只要采集老师的图像和声音,通过网络,传到现场的全息服务器上,就能把老师‘请’到现场了。”峰会展会现场上,网龙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围观人群介绍利用5G全息投影呈现“未来教育”的样板。

  不只是教育,在医疗卫生领域,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覆盖众多消费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也正在逐渐形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视频致辞中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中国对新冠肺炎诊断预测和治疗的水平,“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我们就通过1000多个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大数据,了解病人的疾病潜伏期、临床特征等,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在科技支撑下,“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有效利用平台管理产生的数据,为临床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具体而言,用户进入互联网医院,问诊变得比以前更加方便。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和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视频问诊,大大减轻了患者出行的负担及长期以来存在的“排队久”“就诊时间短”等问题。

  2020年9月16日,成都新氧互联网医院执业牌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式获批,新氧科技成为首批在成都获得互联网医院执照的公司。

  以眼部整形为例,新氧科技副总裁屈芳给本报记者介绍了“数字+医美”的好处。她说,眼部整形对于所有患者来说都是需要慎重决策的,患者都倾向于选择优质的机构来进行手术。过去,患者一般只能在本地有限的几家机构中挑选,而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下,患者可以跟不同地区的多家机构的医生分别商定治疗方案,然后再进行决策,这将大大提升消费医疗的质量和安全。

  数字社会带来无限可能

  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数突破9.4亿,规模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技术应用市场,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这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完成在轨测试后正式入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55颗环绕苍穹的北斗卫星,经由中国的顶级科学精英,历时26年千锤百炼而成。

  这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的重大公共服务空间基础设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与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核心部件已实现100%国产化。这是中国人的北斗,更是世界的北斗。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每个家庭打电话,前100万个家庭只用了6个小时就全部做完,这一技术在全国服务了5900万人次。”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这样诠释人工智能的作用。

  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和长远规划中,“数字”,已经是构筑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抓住数字化的龙头,一切皆有可能。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并进,不断提速。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宽带和4G、5G网络,推动资费水平不断下降。现在,中国建设5G基站超50万个,5G终端连接数突破1.3亿;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8%,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2020年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速”;推进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模部署,IPv6活跃用户达3.62亿。

  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给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不仅是深入生活的各种数字化应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在逐渐深入,就连传统的服装厂都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装备。

  着眼未来,如何继续释放数字活力?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为国家大力加快新基建的举措点赞,“近期来看,新基建可以稳经济、稳增长;长远来看,新基建可以激发更多的新需求,创造更多的新业态,释放更多的动力和潜力推动经济升级,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大中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