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亚洲象一个温馨的家园——滇西南亚洲象栖息地保护透视
近一个多月,云南15头亚洲象的向北迁移之旅,吸引着国内外关注的目光。这群被称为“短鼻家族”的亚洲象来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一年前,它们就走出保护区,直至今年6月,跋山涉水北上500公里到达昆明市晋宁区,“象”临城下。
“短鼻家族”为什么要走出保护区?滇西南亚洲象栖息地的现状如何?如何为亚洲象建设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园?带着公众关切,记者深入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实地探访亚洲象栖息地。
“看见大象,就像看见自家放养的牛一样自然”
亚洲象的家园,过去就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5个片区中,4个都有亚洲象繁衍生息。然而近几年来,亚洲象走出保护区之外活动已成常态。
南坪村是一个距中老边境不到2公里的瑶族村。1998年,为保护包括亚洲象在内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全村村民从保护区核心区搬迁到保护区外面的南坪。“前几天一大早外出,也就7点左右,看到3头大象来吃河边的苞谷。”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满镇南坪村村民小组长赵金宝6月27日告诉记者。
村民们没想到,搬迁20多年来,野象经常走出保护区,在南坪村附近觅食逗留。赵金宝把记者带到距离村子几百米的山坡下南满河边,河边那片玉米地正是大象常来觅食之处。河上有一座吊桥,仅供村民和摩托车通过。走上吊桥,赵金宝指着桥下河边的草丛说:“这里就是象道,大象经常从桥下经过,有时10多头,有时3、4头,经常是‘人在桥上走,象从桥下过’。”
“野象离村民和寨子这么近,你们不害怕吗?”记者问。
“习惯就不怕了,在桥上很安全。这里的大象从来不进村、不攻击人,我们也从来不伤害大象。看见大象,就像看见自家放养的牛一样自然。”赵金宝笑呵呵地回答。
“在西双版纳,根据某一时段监测的最新数据,目前有2/3的野象在自然保护区外活动。夏秋季节庄稼成熟,野象出来较多,全州31个乡镇中,23个乡镇都有野象活动;冬春季节庄稼少,野象就回到保护区内了。”西双版纳州林草局副局长刀建红如此描述亚洲象的活动规律。
据云南省林草局动植物处处长向如武介绍,随着保护力度加大,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头左右;长期活动范围从西双版纳、普洱2个州市14个乡镇扩大到西双版纳、普洱、临沧3个州市55个乡镇。
救助中心开展两次“陆地上最大的妇科手术”
显然,亚洲象活动范围大幅度扩大,明显增加了人象冲突的概率。而化解人象冲突,有赖于保护亚洲象的理念深入人心。多年来,在云南与亚洲象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对亚洲象给予了充分的包容。尽管有时庄稼会被野象啃食、踩踏,但当地群众不曾攻击报复,始终怀有仁爱之心。
在西双版纳,流传着许多当地人救助野象的感人故事。在南坪村,记者遇到了曾经救助过大象的村民赵金清。2007年10月10日,赵金清去山上放牛时,突然有一头野象冲了出来。他慌忙丢下背篓跑到高坡上躲避,定下神来才看清,这头野象的屁股上有一个红彤彤的伤口,不时流淌着脓水。赵金清马上向保护区管护所报告,管护所人员赶来将野象麻醉后开展现场救治,赵金清也主动参与到照顾野象的工作中。有专家分析,野象是被求偶不成的公象用象牙刺伤的。随后,它被送到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进一步救治。
“这头野象是在我们南坪村被发现救治的,舆情网,所以取名叫‘平平’。它现在还生活在野象谷救助中心,前几年我专门去看望它,正赶上它外出,错过了。”说起“平平”,赵金清像在说自己的孩子。
救治野象“平平”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简称救助中心)是我国首个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位于勐养保护区野象谷内。救助中心经理、“象爸爸”熊朝永告诉记者,当年,25岁的平平转移到救助中心后,医护团队为它开展了两次“陆地上最大的妇科手术”,这也是中国首次为野象施行妇科手术。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及“象爸爸”的悉心照料,平平的伤势半年就恢复了,如今它已39岁了。
自2009年建成以来,救助中心专门组建了亚洲象野外救护技术支持团队,参与野生亚洲象救助救护21次24头,填补了我国在亚洲象伤、病、遗弃孤儿的收容、救治、抚养等方面的空白。中心还采用人工辅助自然繁育的方式,先后成功繁育9头亚洲象,小象的生长状况均良好。“目前,救护中心正在对7头收容救助的亚洲象进行护理饲养,每天坚持野化生存训练,为今后的野化野放做准备。”熊朝永说。
为亚洲象建设温馨的家园,除了国家公园还需要爱心
1958年,我国建立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此,亚洲象开始有了自己的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同时,云南率先在全国开展亚洲象等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组织实施亚洲象栖息地恢复、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三大工程,使亚洲象等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在滇西南的亚洲象栖息地,有了人们的爱心救助和日益完善的保护网络,为什么还有2/3的亚洲象会走出保护区呢?
“这是一个生态系统变化的问题。”西双版纳州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李中员认为,由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致使原有的生态系统(高大乔木—灌丛—草地)林况单一化,森林几乎被乔木占据,适合亚洲象等食草动物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退化,从而产生了亚洲象向保护区四周辐射扩散取食农作物的情况。
“一个保护区究竟能承载多少大象,一片森林里亚洲象的食物够不够……这些环境承载率的问题亟待研究。”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指出。
事实上,为了给亚洲象提供更好的栖息地,近些年来,云南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亚洲象的家园。西双版纳成立了一批州、县级保护区,使自然保护区实际面积从36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622.8万亩。普洱市计划建设1万亩食源基地,为食物短缺季节的亚洲象提供重要补给。西双版纳已修复8000余亩亚洲象的栖息地和食源地,广泛种植粽叶芦、芭蕉、竹子等亚洲象喜食植物。
陈明勇认为,从长远来看,保护亚洲象的根本办法应是建立专门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分区分类管理,面积覆盖西双版纳、普洱等亚洲象活动的区域,“这样更有利于保护、改造亚洲象栖息地,让公众参与进来”。
2016年,云南省曾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牵头制定亚洲象国家公园的设想方案。该院副院长张光云表示:“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代表性更强,面积更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明显,但还需要更多的科研支撑。”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我国又一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
- [资讯前沿]新一年头一个月,海上、陆地、空中纷纷传来好消息—— “开门
- [资讯前沿]一个APP能开所有共享单车?薅了9000万羊毛后翻车了
- [资讯前沿]面积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揭秘“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
- [资讯前沿]为了稳住猪肉价格,国务院一个月内第二度出手!
- [资讯前沿]【中国那些事儿】英国学者:中国崛起是一个伟大的、非同寻常的历
- [资讯前沿]我的假期丨开学了!下一个假期还远吗!
- [资讯前沿]鸡冠山4日救援:一个都没少
- [资讯前沿]多国人士点赞中国经济:中国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合作伙伴
- [资讯前沿]芯片真的很难做嘛?我们中国的芯片产业到底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