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财商”避开“套路”?年轻人,请收下这份指南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吴雨、刘慧、李延霞)“借贷消费”“只赚快钱”“一夜暴富”……一些年轻人因为这些消费和理财观念,容易落入“套路贷”或金融诈骗的陷阱。在监管加大力度整治金融乱象的同时,专家建议年轻人树立理性的借贷意识和理财观念,中国舆情网,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这里有一份“避坑”指南,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提升“财商”,保持理性。
部分年轻人易落入金融陷阱
“专业办理大学生贷款,只需提供身份证信息,无利息、零担保……”这则广告信息打动了看中一款游戏机的大学生小王。他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加上了对方微信,并在其指导下在某贷款平台贷了4000元。但没有经济来源的小王,无法按期还款,只能通过多家平台“借新还旧”。欠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短短6个月小王的债务已增长到10余万元。
近年来,借款人出现了“年轻化”特征,尤其是随着各种消费场景产生的小额贷款日渐增多,游戏贷、医美贷、租金贷等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少数大学生深陷高额债务,离不开不良贷款平台的推波助澜。一些非正规持牌机构打着“小额低息”“无需信用记录”等旗号诱骗消费者借款,贷款利率实际上远超市场水平,甚至诱导“以贷养贷”。另外,一些青年群体愿意尝试新奇事物,却缺乏足够辨识能力,容易落入宣传诱导的陷阱。
去年,河南信阳的张女士接触到一款名叫“喵喵”的手机应用软件,用户通过软件认购和“饲养”虚拟猫咪,虚拟猫咪很快便可养成、出售,号称能在短时间内为投资人赚得10%左右的收益。张女士前前后后投入了15万元,然而“喵喵”App突然无法登录,她不仅没有得到高额回报,本金也被一卷而空。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对全国约14万份成年受访者样本数据分析发现,在有金融投资行为的群体中,中青年群体对金融投资收益预期的非理性程度更大。
专家指出,部分年轻人由于风险偏好比较高、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可能会追求赚“快钱”,盲目购买“保本高收益”产品,容易落入金融诈骗陷阱。
堵偏门同时需开正门
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借贷平台、投资理财平台,是助长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意识和非理性投资行为的重要推手。为整治这类乱象,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国家出重拳整顿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出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其中提出,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包含“金融”“理财”“财富管理”等字样或者内容;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防范虚拟货币交易活动的风险……
堵偏门同时需要开正门。“在将‘偏门’堵严、堵实的同时,要满足好年轻人合理的金融需求,将‘正门’开大、开好,弥补金融服务的短板。”董希淼说。
专家建议,为满足年轻群体合理需求,各家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提供额度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另外,加强投资者教育,对于青年群体的客观消费需求和投资行为,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央行调查显示,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现倒“U”型,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希望通过金融教育,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相关人士表示,要针对年轻人持续开展“财商”教育,引导其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观念,理清自身投资理财需求和可用资金。
提升“财商”加强自我保护
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强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预防性措施。作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如何才能管理好来之不易的收入?可参考这几点:
——量入为出,理性消费。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合理安排生活支出,不要盲目攀比。如果确实需要借贷,要为自己的负债规划定一个安全警戒线,可参考28/36经验法则,即个人或家庭的房产类相关支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28%,总的负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36%。控制负债水平在此范围内,个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有明显压力。
——火眼金睛,去伪存真。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等字眼要高度警惕,自觉抵制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勿轻信各种QQ群、微信群所谓“高手”“导师”,防止被骗。
银保监会曾多次提示:在实践中,承诺保证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自我保护,善于求助。如果不小心陷入不良“校园贷”或遭遇金融诈骗,应及时与家人、老师沟通,并保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寻求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帮助,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与采写:张熙)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空气重污染进入“高发期”,新一轮治理攻坚如何行动——科学治污:减少重污染天气降低PM2.5浓度
- [资讯前沿]中国日均快递超3亿件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变“绿”
- [资讯前沿]基建实力领先世界,运输装备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升级(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
- [资讯前沿]出行大潮中“一桩难求”新能源车充电难如何破题
- [资讯前沿]发挥比较优势提升铁路绿色发展水平
- [资讯前沿]产业规模破千亿元,技术水平稳步提升,行业应用深入拓展中国机器人瞄准“后发先至”
- [资讯前沿]源头减量,分类管理,提升综合利用率多举措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新视点)
- [资讯前沿]“聪明”的新能源汽车如何改变我们的城市?
- [资讯前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俊龙——数字经济提升居民幸福感
- [资讯前沿]即将迎来日凌挑战,与地球失联祝融号如何平安度过悠长“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