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开展20多年来,举办2000余场次科普活动播撒更多科学的种子(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特别策(2)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3-08-20

  沈保根现在带的学生中,有的就曾听过巡讲报告。“听了讲座之后,有的高中生对物理科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有的后来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我有3个从本科带到博士的学生,我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从巡讲活动开始的。”沈保根说。

  金涌把科普工作比作“播种”:“我们现在就是在给孩子们播撒科学的种子,虽然孩子们对我们讲的内容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但如果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推动他们去探寻,这就很有价值。”

  同样是传授知识,金涌对科普和教书进行了比较。“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教书是基础性、系统性、渐进性的,而科普更注重时效性、针对性,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把科学事实讲清楚。”金涌说。

  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沈保根还发现,公众对科普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听众除了从专业角度提问,还非常关心相关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启示我们,中国舆情网,要从更宽广的视角来准备科普报告。”沈保根说。

  面向未来,拓展更大科普空间

  “花更大力气引导青少年爱上科学、投身科学”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倍感振奋。”沈保根说。下一步,“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将号召院士们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科普活动,举办“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我们将花更大力气引导青少年爱上科学、投身科学,把科学的梦想‘种’进更多孩子的心田。”沈保根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说:“只要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科普和科研并不矛盾,反而对科研大有裨益。我们可以在科普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国家和公众的需求,进而推动自己的科研工作。”

  除了参加“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外,院士专家们也在通过其他方式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能被人体吸收的生物“塑料”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前不久,金涌入驻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几十条科普短视频。他从可控核聚变讲到石墨烯,从能源转型讲到循环经济,把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展现出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

  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介绍,他们正在浙江东阳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计算机博物馆,并将其作为学会科普工作的总部基地。“博物馆内部将利用综合数字技术进行布展,在互动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高鸿钧这几年的提案都与科普有关。“比如,加快修订科普法及其配套实施政策,强化各类科普主体责任;下沉科普工作重心,把科普主战场放在基层,等等。”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带动身边更多科技工作者一起努力,通过优质丰富的科普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科学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祖国大地。”高鸿钧说。

  (胡征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8日 07 版)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