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前沿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开展20多年来,举办2000余场次科普活动播撒更多科学的种子(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特别策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3-08-20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2023/0819/69358.html">科学与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等单位共同发起“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至今已在全国开展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巡讲活动的几位院士专家。

  ——编  者  

 

  “物理学研究什么”“化学研究要注意哪三个维度”“如何看待‘双碳’背景下能源科技的机遇与挑战”……7月,“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走进兰州大学,13名院士与兰大师生面对面交流,为师生们提供了精彩的科普知识讲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向师生们介绍了我国稀土资源的现状和利用况,生动阐释了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磁学、光学、电学等物理性质。作为“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沈保根对于活动开展20多年来的点点滴滴,至今记忆犹新……

  发起活动,推动院士参与科普

  “希望能让科学家走到公众面前”

  本世纪之初,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的沈保根,参加了多次会议讨论。“大家达成共识,院士除了开展科研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应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上发挥更大作用。”沈保根说,“当时,我们就想通过组织常态化的活动,推进院士参与科普工作。”

  2002年12月,在周光召、路甬祥等院士专家倡议下,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发起和组织“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

  同为活动发起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至今仍记得首场报告会的很多细节。

  2002年12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主持了首场报告会。当天的报告人有两位,一位是中国科学院老院长周光召院士,演讲题目是《20世纪物理学的回顾和展望》;另一位是时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院士,演讲题目是《现代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两场报告立刻得到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欢迎,大家都希望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许智宏说,“科学家的工作不只是研究高深的学问,科普也是科学家应尽的社会责任。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让科学家走到公众面前,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科学与中国的关系、与未来中国发展的关系。”

  “根据设想,巡讲活动不仅面向青少年,还要走进工矿企业、党政机关等各类单位,满足不同群体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沈保根说。

  活动一启动,就得到了很多院士专家的响应。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深刻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一听说“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他就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参与活动,也是源于自身的经历和体会。

  “我对科学的兴趣就是源自科普。”梅宏说,中学时,他读到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被陈景润的故事深深打动,“从那时起,我就对科学研究充满向往。”

  “或许有人觉得一串串代码很枯燥,但在我看来,用一个个代码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功能,充满乐趣。”梅宏说,“我想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体验到计算机科学的魅力。”

  各展所长,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

  今年是梅宏参与科普活动的第十二年,每场讲座前,他都会根据受众特点,精心设计讲稿或课件。面向中小学生,侧重于通识教育和兴趣启蒙;面向大学生,侧重于计算机前沿态势及对科技发展的影响;面向政府企业,重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介绍信息化对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面向专业人士,主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从技术层面分享交流。

  许智宏的科普讲座主要围绕“植物和人类”展开,阐释植物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鼓励青少年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提升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有一次巡讲,根据观众提问,许智宏从作物驯化讲到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引导公众理解相关科学事实。“科普,就要随时回应大众的疑问。”他说。

  沈保根长期从事磁性物理学和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但他的讲座经常不只有对磁性材料的讲解。“我们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沈保根说,工作中,他常被一些老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感动。“上世纪80年代,由于经费紧张,单位订阅的国际期刊不多,一些老前辈自费订阅,然后供大家一起阅读、学习。”沈保根说,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沈保根非常敬佩老一辈院士专家对“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工作的热。“比如南京大学的吴培亨院士,学术造诣很高,科普课更是讲得好。但他仍然为了做好每一次报告,反复修改文稿,80多岁了还在参加全国科普巡讲。”

  20多年来,一大批院士专家深入大中小学、工矿企业、党校机关、乡镇农村等。“我们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实际和公众关切,邀请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结合自身研究、区域发展和受众特点等进行科普,累计开展了2000余场次。”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普及与学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看来,活动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聚焦国家需求,为区域发展、学科建设等建言献策;二是聚焦重点人群,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三是聚焦科技热点,及时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相关科学问题。

  持续巡讲,激发公众求知热情

  “一些当年听报告的孩子已经加入科研队伍”

  高鸿钧对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的“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深有感触。

  “我曾经到一些不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做讲座,那里的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令我印象深刻、深受感动。”高鸿钧说,“一些当年听报告的孩子已经加入科研队伍,这很让人欣慰。”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