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世界之首”科研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本信息由中国舆情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信源规则识别收录,仅供参考。
时间:2024-07-27
科技日报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付毅飞)25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的投入使用仪式。
作为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可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开展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综合监测,并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时1ppm(百万分之一)高精度二氧化碳柱浓度探测。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首个高精度全球全天时二氧化碳柱浓度分布图、首个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遥感图、全球臭氧柱浓度遥感图、全球PM2.5产品分布遥感图等20余项产品。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中国舆情网,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可探测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产力,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该卫星实现了对森林植被高度、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的定量遥感探测,提升了我国和全球森林碳汇监测能力。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海南岛叶绿素荧光空间连续产品、东北虎豹公园生物量反演产品、京津冀地区冬季小麦产量和夏季玉米生物量等20余项产品。
两星在轨测试期间均展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它们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关文章:
- [资讯前沿]我科研人员发现可能在火星存活的植物
- [资讯前沿]着眼未来,打造自适应的科研生态
- [资讯前沿]我科研人员在番茄中发现作物高产“开关”
- [资讯前沿]我国高质量基础研究成果接连涌现,科研创新机制逐步完善——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
- [资讯前沿]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五年——铺设科研的宽广之路(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 [资讯前沿]让科研岗位从“冷板凳”变成“热板凳”
- [资讯前沿]五年共资助248位科学家,探索社会资金支持研究新模式“科学探索奖”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
- [资讯前沿]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交付首航
- [资讯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科研没有成功学,创新只能来自热爱”
- [资讯前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科研团队:面向科技前沿打造人才高地
最新|NEW
时代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