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应对舆论监督的正确姿势
以舆论监督为起点,河间开启的这场“假驴肉火烧”专项整治行动,反应迅速。这种正视问题,不捂不盖不拖的行动,给了消费者以解决“假驴肉火烧”问题的信心。
针对新京报刊发的调查报道《黑作坊制售假“河间驴肉”销往北京》,河间市1月8日中午回应称,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对制假售假者依法严处,同时严肃问责失职渎职的有关工作人员。
应该说,围绕河间“假驴肉火烧”事件,正在发生着一场良性的舆论监督互动,这是令人欣慰的局面。在河间方面的回应中,首先明确“感谢《新京报》等媒体对河间市工作的监督和支持”——这种定调摒弃了个别地方将舆论监督视为抹黑,甚至“把舆情防控工作摆在第一位”的偏谬,直接进入了直面问题的良性互动场域。
以舆论监督为起点,河间开启的这场“假驴肉火烧”专项整治行动,反应可谓迅速。新京报于1月8日刊发报道,河间方面于当天上午8点30分即召开紧急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于10点30分召开了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这种正视问题,不捂不盖不拖的行动,给了消费者以解决“假驴肉火烧”问题的信心。
其次,这一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既覆盖了辖区内所有驴肉生产的市场主体,对制假售假者公开亮剑,也对隐于背后的失职渎职行为予以追查,可谓是一揽子整饬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按下全面整治的快捷键,让市场看到了河间方面的决心。
再者,河间方面此次引入了公众监督。在专项整治中,本着处罚多少奖励多少的原则鼓励民众进行举报,以重奖提高了公众参与打假的积极性。既往诸多事实表明,引入和尊重公众监督,是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有效途径。在河间,驴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引入公众监督无异于开启了“吹哨人制度”。
河间方面全力维护“河间驴肉火烧”这一百年品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势在必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艺传承人曾网络众筹,引发10分钟时间成功融资60万元的火爆场面,足见其市场影响力。积极发展驴肉火烧产业,也是该市扶贫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抓手之一,这一百年品牌既牵动着当地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舌尖安全。所以,维护好河间驴肉火烧的品牌,也是造福一方的重要举措。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假驴肉”问题近年来屡禁不绝——其中不容忽视的市场因素是,一方面“驴肉火烧”作为平民美食的代表,价格基本稳定;但另一方面驴肉价格却因稀缺而翻了几倍,由此给假驴肉带来可乘之机。维护百年品牌,不妨从促进产业升级,以现代化规模生产与运营来降低成本方面,做一些长远考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