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热点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又见夺命护栏,别让安全设施留致命“缺口”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8-03-01
导读:因此,我们不能说,只要符合国标了,就一劳永逸了;或许当初制定国标时,没有预见到类似的隐患呢?“护栏夺命”虽有一定偶然性,公共管理却不能心存侥幸。
  “护栏夺命”虽有一定偶然性,公共管理却不能心存侥幸。

  又见“夺命护栏”。2月27日中午,在武汉汉口黄浦大街雷院公交车站,一名女青年不慎摔倒,脖子卡在公交车站旁自行车道边的护栏上身亡。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此类悲剧,一连串的新闻引人深思:

  2010年11月1日,南通市一位老太太脖子被卡在超市门前的护栏中间不幸身亡。

  2016年3月28日,一位怀双胞胎8个多月的孕妇,在陕西米脂县城马路一旁护栏歇息时突然晕倒,致脖子卡入护栏窒息身亡。

  去年7月6日,在西安市三桥立交,一名骑电动车的中年男子脖子卡入马路中间的隔离护栏,窒息死亡。

  马路上用于安全隔离的护栏,之所以成了“夺命护栏”,是因为护栏缝隙间距恰好符合人体脖颈尺寸的大小;且容易卡进去难以拔出来。而人位于颈部两侧的颈动脉窦受到外力挤压后,很容易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造成脑缺血并引发晕厥,继而失去了挣扎能力。只要生产厂商将这个间距改变一下,或者做一些改进处理,“护栏夺命”的悲剧其实就可以避免。

  也因此,已经设置了这种尺寸的马路护栏的城市,不妨及时予以撤换。试想,如果在第一次发生“护栏夺命”事故后,各地都能发现问题、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悲剧就不会一次又一次重演;武汉这位女青年,也不会因为一次平平常常的摔倒动作就搭上性命。

  遗憾的是,“护栏夺命”频发的情况下,我们耳熟能详的“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这些热词,不知怎么就“哑语”了。如果说,只有当某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舆论发酵了,才被高度重视,这种被动的“重视”与公共责任意识的关系,则不好解释。

  一条鲜活的青春生命,就这样殒命于无辜之祸,显然不是天灾。护栏缝隙间距恰好能卡住颈部并致人死亡——简直像“量身定制”的。这足以证明,这种产品先天存在安全隐患,且这种缺陷已经多次经过实践检验。

  因此,我们不能说,只要符合国标了,就一劳永逸了;或许当初制定国标时,没有预见到类似的隐患呢?“护栏夺命”虽有一定偶然性,公共管理却不能心存侥幸。

  □马涤明(媒体人)

编辑:admin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 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