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分类"从头到尾"人口多了垃圾少了
人口增多了,垃圾反而变少了?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杭州市余杭区就是做到了——去年余杭区常住人口增加了10万人,但今年前4月,该区共清运生活垃圾29.3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量2.55%,连续3个月实现总量同比负增长。
“这得益于我们打造了垃圾分类从前端投放到中端归集和运输、再到终端处置的全链条。”余杭区城管局城乡环境卫生监管中心主任沈科告诉记者,通过农村垃圾“可腐不可腐”分类、城市垃圾“干湿两分法”等,全区每天可将475吨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负”。“去年全区每天需清运垃圾2700多吨,今年虽然常住人口增加了10%,但需清运垃圾只有2400多吨每天。”沈科说。
余杭打造的垃圾分类全链条,首先要做的就是前端分类投放——全区680个城市居住小区已实现分类垃圾桶全覆盖,近13万户农户家家门口都有可腐和不可腐垃圾桶。
每天8点到10点,志愿队都要检查小区里的“湿垃圾”分类情况,并扫描二维码对每户的分类打分。
在龙兴社区毓秀家园小区,有一支家喻户晓的志愿队,由10位超过60岁的退休职工组成。自2018年9月毓秀家园开始推行小区干湿垃圾分类,这支志愿队便承担了前期上门宣传、在巡检当天开袋检查小区里的每一袋湿垃圾、根据分类情况上门劝导住户、定期给住户打分评星等一系列工作。
早上八点,志愿队队长,72岁的吴丽芳便来到了小区里的湿垃圾(即厨余垃圾)集中处理点,对着一个个装有剩菜剩饭等湿垃圾的垃圾袋扫码、开袋检查。“如果分得好,那么我就会给他一个5分好评;如果有一些错误,就只能打3分了;如果几乎没有垃圾分类,那就只能打1分。”吴丽芳告诉记者,小区推行垃圾分类以来,每家每户都可以通过刷卡领取垃圾袋,上面印有二维码,通过扫码便可以得知垃圾的“来源”并对其打分。“现在每天要检查300多袋垃圾,‘5分率’达到了95%以上。少数得3分的,晚上我还要去他们家里‘家访’哩,再给他们讲讲垃圾分类,让他们今后不再分错。至于1分,还没来没打过哩。”吴丽芳说。
而在小区每个单元入户电梯墙上,贴着一张垃圾分类光荣榜。自2019年1月,每周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满分的住户可以得到一个红星。“贴在这里,保证每一位住户都能看到,大家都有荣誉感,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吴丽芳说。
在小区每个单元入户电梯墙上,贴着一张垃圾分类光荣榜,每周检查都为五分的家庭可获得一颗星。图中两户缺少星还是因为外出家中没人导致。
在毓秀小区每个住户的家里,都放着至少三个垃圾袋——绿色的用来放湿垃圾,蓝色的用来扔干垃圾(即可回收垃圾),黄色的用来扔受污染及不可回收的垃圾。前端分类做好后,运输中转环节也杜绝了垃圾“混装混运”,基本实现“绿桶绿车、黄桶黄车”分类运输,而可回收垃圾余杭引入市场力量进行回收处置。
在毓秀小区西门,便有一个“虎哥回收”的站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余杭便引入“虎哥”为居民上门收干垃圾,该公司每日回收干垃圾超过250吨,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5%。罗鑫是“虎哥”毓秀站点的站长,每天早上八点开始,罗鑫就会接到周边居民的“订单”——每户居民家里都有“虎哥”投放的用于扔干垃圾的垃圾袋,装满后,居民们便可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向“虎哥”发来上门回收垃圾的需求。
收到订单后,罗鑫带着便携称重器和居民们换新所需的垃圾袋上门回收,不一会便“满载而归”。“为了鼓励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我们还对每个居民的手机号进行了登记,回收垃圾时会按每公斤0.8元返还‘环保金’到他们的账户里,‘环保金’可以在‘虎哥’商店里购买商品。”
居民通过APP向“虎哥”“下单”,一小时内“虎哥”会上门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回收,并按每公斤0.8元奖励环保金。
一天下来,回收来的垃圾快要装满了站点的仓库,罗鑫便电话总部让其来到站点回收垃圾。“站点回收的干垃圾需要运输回总部再次精细分类,确保每个垃圾去到正确的地方。”
在“虎哥”总部,每天有200余辆黄色物流车频繁进出。在公司总仓入口处,有一个智能称重地磅,物流车缓缓行驶上去,2秒后屏幕显示出车辆所载垃圾重量。“这是为了核对实际重量与服务站‘虎哥’的上报重量是否一致。”一名工作人员说。
在回收车间里,是一幅忙碌的景象——这里囊括了卸货、分拣、大件垃圾破碎、打包、仓储等多项职能。133名专业分拣“虎哥”在7条流水线上作业。他们先要将垃圾分为玻璃、金属、塑料、废纸等六个一级品类,再进一步细分为40多个二级品类,作为再生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王师傅所在的分拣团队共16人,负责不同类别的垃圾。“塑料垃圾可以做成再生粒子,金属是冶炼的重要原料,家电会被送去拆解企业;至于大件木制类家具,我们会对纯净的木质成分进行破碎,最后送去燃煤电厂做生物质燃料。”王师傅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