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嘉兴各地探索出20多项创新案例
创新无止境。今年初以来,嘉兴市各地继续奔跑在“营商环境最优市”建设的快车道上,探索出20多项创新案例,涵盖企业开办、项目投资、税务服务、公用服务供给等多个领域,让营商环境“更优一点”。
日前,为期一个月的嘉兴市营商环境建设“1+X”督查活动进入收尾阶段。根据本次督查初步梳理发现,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营商环境建设创新案例。“越是在受疫情影响的困难时期,越激发出了政府为企业解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些创新案例切实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痛点、堵点。”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大胆探索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让企业开办更便利零成本
企业开办,办理营业执照是第一步。今年3月16日,海宁人张桢旭来到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没想到“一纸承诺”即可替代地址证明。“以前要上传房产证明,或者权属证明,还要去街道敲章;现在承诺之后,执照很快就能拿到。”张桢旭说。
张桢旭的这份获得感,得益于海宁市企业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这项改革惠及千千万万的企业、个体户、创业者,推行后仅一个月,海宁新增市场主体2909户,同比增长82.50%,市场活力得到释放。
在企业开办过程中,政府还帮企业省钱。在嘉兴经开区,企业开办全流程“零费用”。该区设立专项经费,由政府为区内广大新办纳税人申请税控设备及首年服务费买单。仅此一项,每户新办企业能节省开办费用440元。另外,新开办企业印章刻制也是零费用。而不到现场、选择全流程网办的企业,还可享受免费快递“到家”服务,真正实现企业“零次跑”。
聚焦“快”字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为加快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各地纷纷聚焦“快”字,在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上下功夫。
今年5月,平湖市开启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快速审批通道。通过建立“七个一”(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辆车子、一个项目微信群、一套流程、一张进度表、一揽子帮扶)服务机制,帮助企业理清各环节程序,讲清每个审批标准要求,倒排时间进度表,合理安排相关工作并联同步,加快项目进度。
海宁市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审批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月压缩为一天。5月29日,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明士达新材料公司顺利拿到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企业负责人直呼“太好了,项目早施工,就意味着可以早投产”。
在竣工验收环节,秀洲区通过“专项专人”跟踪服务、“流程再造”优化精简、“直通服务”问题兜底等实现工业项目竣工验收“最多跑一次”。
“滴灌式”税务服务为企解难纾困
受全球疫情影响,许多外贸企业纷纷转换思路,尝试打开国内销路。嘉善县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的税务部门联合启动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税收助力打通产业链“云链通”行动,通过税务大数据,为供需双方搭建产销对接桥梁。
财纳福诺木业(中国)公司是一家位于嘉善的比利时投资企业,今年的疫情让企业外销基本停滞,急于寻找国内采购商。经税收大数据匹配,税务部门为其找到了上海一家建筑装饰公司,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感谢税务部门牵线搭桥,让我们这么快找到了销路,缓解了经营压力。”公司副总经理张春峰说。
疫情下的税费优惠政策犹如“及时雨”,为了让每一家企业知晓政策,海盐县税务局基于税收大数据的“个性画像、标签管理、精准推送”税收宣传模式成效明显,在全省税务系统推广。
据了解,该局对企业进行个性化画像,建立了“2019年窗口办税频繁企业”“拟上市企业”“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等公共标签,向相关企业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确保“一户不漏、应知尽知”。比如,他们向11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企业推送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向400多家服务性企业精准推送了《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向“窗口办税频繁企业”推送了“非接触式”办税操作指南等。
特别是今年5月,该局试点运用从浙江省税务大数据平台查询出的优惠政策适用纳税人名单,以批量打标、定向推送的方式,向全县2337家企业精准推送了疫情期间政策大礼包(共11条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企业100%阅读。
营商环境建设没有终点。今年初以来,嘉兴各地围绕“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开放水平最佳、企业获得感最强”目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探索出一系列暖心实招,让营商环境“更优一点”。
除了上文提及的这些改革,还有一些创新值得点赞。比如,嘉善县在一体化示范区内启用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南湖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查档掌上可办,同时,打造“美好生活号”政务服务大篷车流动窗口,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解读等为一体,推动“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海盐县以“全流程标准程序卡”为核心受理业扩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