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网手机客户端工作人员查询
中国舆情网官网二维码

舆情网官网

中国舆情网手机二维码

舆情网手机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舆情 > 正文
中国舆情网-一带一路BANNER

吉林大安 盐碱地“耕”出米粮川

来源: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9-09-25
导读:9月的吉林秋意渐浓,在吉林西部大安市的建设村,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里,稻穗随风摇摆,泛起金黄,即将迎来收获。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吉林西部地区的盐碱地是中国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一些盐碱度较高的区域,土壤PH值高达12,
        9月的吉林秋意渐浓,在吉林西部大安市的建设村,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里,稻穗随风摇摆,泛起金黄,即将迎来收获。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吉林西部地区的盐碱地是中国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一些盐碱度较高的区域,土壤PH值高达12,寸草不生。但近年来,随着防护林建设、引水工程、河湖连通工程的逐渐建成,在大安灌区,嫩江水源源不断流向盐碱地。经过农业专家和当地农民多年的改良,盐碱地里“耕”出了米粮川。

  董文仲是建设村的村民,大学时学习农业,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改良盐碱地,想要改变村子土地贫瘠、落后贫穷的面貌。董文仲说,环境好起来,庄稼长起来,村子富起来,这是村民们几十年来的梦想,他愿意为此努力一回。

  为了实现梦想,董文仲加入了一个改良盐碱地的专家团队。2013年春天,他们一起下田,翻地、耙地、平整土地、下改良剂,然后旋耕、搅拌、放水、打浆,让盐碱地达到可以耕种水稻的标准。

  董文仲和同事们围着纱巾,顶着风沙把稻苗栽进田里。但是由于土地盐碱度依然很高,连续几年他们都没有种出水稻。他们请来了清华大学的专家,调整了改良办法,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2016年种出了水稻。

  建设村种出水稻之后,董文仲和同事们把村子周边2000公顷的盐碱地全部进行改良种上了水稻。今年,董文仲还玩起了“新花样”,不仅种植有机水稻,还养了稻田鸭,建起稻米加工厂,打起了品牌。“盐碱地里的有机水稻非常受欢迎,市场价是普通水稻的好几倍。”董文仲说。

  如今,站在建设村的村口,便可看见一望无际的稻田,曾经沙土满天飞的景象不见了。稻田的出现也带动了村民致富,每年上百名村民到稻田里从事田间管理工作,收入增加近万元。每年建设村村集体的盐碱地流转收入达上百万元,村里出资修了路和院墙,又建起了养殖合作社和棚膜,曾经到处是风沙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现在,大安市经过多年的土地平整,已有超过80万亩盐碱地具备改良成耕地的可能。如今,在农业专家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已有成千上万亩的盐碱地变成了稻田。
编辑:张萧芸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网观点。转载本网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