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北塘宁车沽重塑“鱼米之乡”新美景
“小时候跟着父母种水稻那叫一个累,特别是插秧的时候每天从早忙到晚。你看看现在,用上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几天功夫,千余亩地几个人就种上了。”陈殿武站在自己承包的农田地中,望着已经长到一尺多高的水稻感慨道。
宁车沽位于永定新河、潮白河、蓟运河三河汇流之地,已有多年水产养殖、水稻种植的历史,曾被誉为北方的“鱼米之乡”。陈殿武,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塘宁车沽人。依靠着北塘独特的地理环境,他从小就跟随父母种植水稻,之后开始进行渔业养殖,有着近30年种养殖的经验。他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宁车沽农田利用和农业生产未能得到较好的规划设计,粗放式经营让他们这样的承包户更看好玉米、棉花等获得经济效益快的作物,从而人为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导致宁车沽水稻这一农业特色品牌日渐萎缩,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宁车沽几乎无人种植水稻。
近年来,北塘街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种养殖方面进行了结构调整,在恢复了宁车沽地区中断了20多年水稻种植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民开展科技农业生产。
从2016年开始,北村拿出1000亩土地试种新型水稻,当年就试种成功。陈殿武看到了宁车沽水稻的种植前景,通过平台公平竞争投标,承包了村里的2800余亩农田,种植水稻等作物。起初,他心里也犯嘀咕,毕竟多少年没有种过水稻了。在种植过程中,街道帮他请来了农业种、养殖技术专家,从选种、育苗到收割、种植,当年他的水稻就被一抢而空。
而今年,陈殿武又种植了1800余亩水稻,疫情防控期间正赶上水稻育苗、插秧,品种的选择、农技人员能否在春耕时到位,让陈殿武犯了难。可让陈殿武没想到的是,街道农业工作人员早就提前准备,不仅帮他请到技术专家线上进行指导,针对宁车沽土质的特点选择了最适合的优质稻谷品种,还从天津周边地区招来了种植能手,确保春耕生产。陈殿武大概算了一下,今年他种植的水稻预计每亩产量在700公斤左右,和两年前刚种植水稻时相比,平均每亩将增加50-100公斤左右的产量。产量高了,收入自然也多了。
近年来,为探索广大渔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北塘街道带领养殖户开展了在精养鱼池中套养南美白虾的养殖模式,鱼虾套养模式可充分利用不同生物分布在水体的不同水层的特点,使水体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但养殖成本降低,套养也成为池塘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去年,陈殿武和北村其他几个承包户就尝到了鱼虾套养的“甜头”,今年该村鱼虾套养面积逐渐增加,已达到了5000亩,这种养殖新方式也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将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大家在农业发展上守摊子、找不对路子的问题,北塘街道确立了“外引、内促、典型引路、多种经营”的农村发展思路,这几年带领种、养殖户相继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辽宁和北京等地学习考察,找到差距,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形成“大力发展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基础”的共识,研究制定《北塘街道农业发展五年中长期规划》,为搞好街农村发展明确了方向、绘好了蓝图。与此同时,为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差、养殖环境不利、土地租赁价格不高等问题,相继完成池塘清淤28000亩、修建生产道路13公里、改造危桥2座、维修泵站闸涵15个,为搞好农业生产、鱼虾养殖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各项设施有了保障,产量逐年提高,像陈殿武这样的承包户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街道也看到了宁车沽优质水稻的前景,目前正着手打造宁车沽水稻特色品牌,逐渐扩大稻蟹套养、鱼虾套养面积,让宁车沽重塑“鱼米之乡”新形象。(记者 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