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3号船大洋深处的83次精测妙控 52次劈波斩浪
这是“远3”的又一次凯旋。20多年来,“远3”52次远航大洋,83次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等海上测控任务。一次次大洋深处的深情远望,一次次将飞天梦想和祖国荣耀镌刻在碧海蓝天。
远望星空:83次精测妙控
“点火!”“起飞!”6月25日2时9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飞向太空。火箭升空飞行约21分钟后,守候在南太平洋任务海域的“远3”发现目标。船载航天测控设备迅速接收到火箭遥测参数,对火箭及卫星进行测量,准确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送数据。
海上测控过程持续约9分钟,为火箭三级二次关机、星箭分离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提供了重要测控支撑。
“类似‘9分钟的拿手好戏’已是海上测控常态。让我至今难忘的,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海上测控‘惊心动魄的半小时’。”“远3”测控系统高级工程师刘辉峰说。
2005年10月,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在太空运行了76圈。当最后一圈飞船返回前半小时,“远3”测控雷达天线突发故障,无法抬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直至目标出地平前5分钟,故障排除,天线抬起。紧接着,双捕,遥控发令,飞船按计划安全返回,测控任务顺利完成。
刘辉峰说,与陆地测控不同,海上测控在海浪涌动、船体晃动、天线摇动和目标移动环境下,只有短短几分钟准确测量和控制高速运动的航天器,极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远3”副船长刘肖纯说,“远3”从1995年首次承担亚洲二号卫星测控任务以来,已圆满完成83次重大航天测控任务,是执行海上测控任务次数最多的远洋航天测量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海上测控取得“十连胜”,嫦娥探月工程海上测控任务次次圆满,35次成功护送北斗导航卫星准确入轨……
远望大海:52次劈波斩浪
“远3”大副史开告诉记者,20多年来,“远3”52次远征大洋,足迹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大西洋,航程约12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航行31圈,创下了我国测量船总航程最长的纪录。
马立国是“远3”上一名有着27年船龄的水手。他至今难忘1999年执行神舟一号测控任务时途经好望角的风浪,当时万吨巨轮在狂风巨浪的大海上像一叶扁舟,作为水手的他克服晕船呕吐,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而这只是“远3”14次往返大西洋任务海域时途经好望角中的一次。执行神舟六号任务时,“远3”在过好望角奔赴大西洋任务海域途中,遭遇两股巨大的绕极气旋夹击,两舷最大摆幅达23度;神舟九号任务返航途中,连续遭遇“苏拉”“达维”“海葵”3场台风夹击,4次改变航线……
“远3”副船长王小兵告诉记者,每次海上测控的位置都不尽相同,主要根据卫星、飞船等不同测控对象的飞行轨道而定,每次所走航线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测量船能够承受的风浪情况、各海域不同季节的气象变化趋势等进行设计。
“每次执行海上测控任务都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开辟新的航线。”“远3”船长倪留国说,有一次,需要“远3”到一个陌生复杂的海域执行任务,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远3”开辟出一条3300海里的新航线,确保了测控任务按时完成。
远望祖国:无数次深情回眸
对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除了有一次载人航天“远3”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之外,参加了神舟一号至十号的海上测控。
倪留国记得,2003年11月7日,当首次载人航天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时,“远3”正在大风大浪的大海上远望祖国。
“出海以后,我们每一名船员都变成高速旋转的陀螺,在各自的岗位上精心开展测控方案训练、设备检查测试、工作环境确认,为任务成功做准备。同时,繁忙充实的工作也是分散对亲人的思念、对家庭的愧疚。”倪留国说。
“远3”机电系统电工技师杨学华,在最高温将近60摄氏度、最大噪音接近120分贝的机舱内,一干就是29年。苦和累不算什么,让他感到内疚的,是孩子出生时自己在大洋上,父亲去世时自己依然没在身旁。
海上测控任务短则一月、长则数月,每次出航之前,“远3”党委书记董相奎都要做远洋备航准备,包括了解船员的后顾之忧。董相奎说,一年有200多天在海上执行任务,为了自己从事的海上测控事业,有的船员一再推迟婚期或刚新婚就离别,有的没能听到孩子出生的第一声啼哭、没能见到亲人的最后一面……
新船员于雅静说:“在海上,手机没有信号、电脑无法上网,风景永远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生活比想象中要单调得多。不过,能够成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参与者、见证者,感到非常自豪。”
一代代“远3”的船员把人生坐标定在了大洋深处,这里有他们的大爱人生,有他们追梦的星辰与大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