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询 - 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三农视点 > 扶贫经验 > 正文

多的优起来优的多起来

编辑:中国舆情网 时间:2018-06-19
导读:图为顺祥稻虾共养产业园工作人员在加工龙虾。 阅读提示:为了破解农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难题,湖南省自2013年开始实施两个“百千万”(“百企千社万户”和“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全省以资源环境
原标题:多的优起来优的多起来

  图为顺祥稻虾共养产业园工作人员在加工龙虾。

  阅读提示:为了破解农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难题,湖南省自2013年开始实施两个“百千万”(“百企千社万户”和“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全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划出四大农业特色区域,创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100个,认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331个。产业园聚集资金、科技、人才,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探索特色产业升级和绿色生态转型,促进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态势已经形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南方牧业小镇产业园呈现了北国草原风光中的壮阔场景。这块原先的棉花主产区几年前遭遇棉花调减后,经过园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如今已是牧草丰茂,奶牛壮硕,游人如织。

  寂静的西湖冲积平原因一头牛而重焕生机。而在距此80余公里的益阳南县,却因为一只小龙虾实现了产业的“接二连三”,以虾为业,形成的加工、观景、游览新业态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这些都是发生在湖南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新故事。日前,记者重点走访了两个产业园,实地感受了5年来湖南通过农业园区创建对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

  两个“工程”绘蓝图农产品要特而专、精而美

  “20多年前,我在上海看到过牛耕田,不想来到湖南后又再次看到了这一幕。”这是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2013年刚到“鱼米之乡”湖南后所受到的震撼。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还任重道远。”老牛耕田一幕始终牵动着杜家毫的心。早年就与农业结下深厚缘分的他,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到肥沃的黑山白水,再到美丽的三湘大地,无论工作之地如何变化,始终对“三农”工作充满激情和思考。

  现代农业从哪里破题?2013年6月,杜家毫提出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即“百企千社万户”和“百片千园万名”,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其中“百企千社万户”指发展一百家龙头企业、一千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一万户家庭农场,而“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则是指建设一百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一千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选派一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

  2014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同年5月,《湖南省培育扶持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创建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10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900个。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两会结束后,杜家毫回湘后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持之以恒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我们的农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缺的不少,少的很贵。’”湖南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说,要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深耕农业资源优势,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大力发展特而专、精而美农产品,提升湖南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

  生态转型显特色推动农业与区域功能相匹配

  在湖南省农委主任袁延文看来,所谓改革,自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是全局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湖南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市场为导向,划分出长株潭都市农业区、洞庭湖生态农业区、大湘南丘陵农业区、大湘西山地农业区等四大农业特色区域,主要扶持特色粮油、蔬菜、现代种业,天然纤维、水果、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品、休闲农业等十大产业,有针对性地推动与区域功能相匹配、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建设。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享有“洞庭鱼米之乡”美誉。然而,近年来粮食生产在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下,农户的种粮效益逐渐下滑。

  洞庭湖畔,鱼米之乡,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野生龙虾。然而,野生虾的数量有限,密度不大,早已满足不了广大的市场需求。在全省“百片千园万名”的政策背景下,从事了多年水产生意的农民周顺祥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成立湖南顺祥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稻虾共养产业园。

  从池塘养虾的失败,到稻虾轮作的尝试,再到2015年“一季稻+三季虾”稻虾共生的成功,周顺祥探出了洞庭湖畔特色产业升级的新路子。

  “稻虾共生模式投入低、周期短、效益高。”南县小龙虾养殖协会会长陈明亮给记者算了笔账,第一年开沟挖渠、投入虾苗和虾笼,成本大概是每亩1200元,第二年开始则无需再额外投入,而一年仅养虾的纯收益就可达到每亩3000元。

  “稻虾共养,养出了一条生态产业链。”南县畜牧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种水稻,农户存在滥用农药化肥现象,开沟挖渠养虾后,稻田里更加通风透气,病虫害减少,而且小龙虾对农药化肥极为敏感,必须采用生物绿色防控,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以往被焚烧掉的稻谷秸秆,如今已变成小龙虾的天然“饲料”,真正形成了“变废为宝”的生态链。同时,生态种养后,稻谷加工成大米后价格可提升3-4倍,而养出来的“渔家姑娘”牌小龙虾,则可被加工成整肢虾、调味虾、虾仁等各种美食,每公斤售价高达200多元,深受欧美、韩国、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消费者喜爱。

  更值得关注的是,稻虾共养产业园运用高新科技,把原本是“下脚料”的龙虾壳变成了主打产品,提取其中的甲壳素和氨基酸等,仅这一项加工就可使养殖龙虾的总利润增加30%多。

  “农民出身、一直与农业为业,现在越来越明白,农业园区既是‘农业’,又不完全是‘农业’,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除了农业生产基地外,还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产加销服一体化。”周顺祥感慨。

  产业融合增收益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民

  2014年,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被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定位是蔬菜产业,但实践后发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求高,市场波动大,企业亏损不愿来。

  困局如何突破?“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西湖管理区农业局局长刘登勇说,产业如果不融合,仅靠农业很难支撑下来。第一产业离开第二产业,商品化程度就不高,附加值上不去。没有第三产业作为补充,品牌化就会很难,市场份额则会十分有限。所以,在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引进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产业来补充。

  彼时,湖南德人牧业有限公司正在寻找一块能发展牧业的“宝地”,拟在南方打造一个独具洞庭特色的乳业小镇。在德人牧业公司董事长魏仲珊看来,奶业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产业,可以把农业、加工业、旅游业高效地链接起来。围绕一杯牛奶,把与奶业相关联的产业衔接起来,形成“种—养—加—销—游—创”六位一体的产业集群。这样的发展理念与西湖管理区政府的招商期待一拍即合。

  眼下,西湖管理区的南方牧业小镇产业园不仅通过“种养加”产业融合实现了“草畜肥”的生态循环,还汇聚了多方面的专家、人才,成功种植“牧草之王“——苜蓿草,打破了南方不能种植该牧草的状况,又与中国农科院麻类所合作研究出新型牧草——饲用苎麻,使牛奶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

  如今,不种棉花的土地改种了适应南方种植的饲用苎麻、紫花苜蓿等高蛋白牧草。“以前种棉花一年忙到头,每亩收入也才1000多元,而苜蓿草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年播,六年收,成本低,收益长,每年卖牧草每亩收益就能达到2400元。”与公司签订协议的当地农户告诉记者。

  “产业园要做到带动老乡,而不是代替老乡,更不能伤害老农。”刘登勇说,目前,产业园已建成1万亩乳业小镇、万吨有机肥加工厂、万吨草业加工厂,形成了牧业、草业、有机肥、休闲旅游四大业务功能板块,带动周边种植结构调整5000亩,31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

  牧业小镇还成了游客观光休闲、体验学习的好去处。园区开设了奶牛科普馆、牛出没乐园(奶业DIY、模拟挤奶体验等)、儿童娱乐、德人牧香奶吧体验、无公害果蔬采摘、牧草种植观赏等农事休闲项目。今年4月,德人牧业小镇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休闲观光牧场”。

  其实,特色产业园已经成为湖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标杆、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先锋、农业三产融合的平台,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农业现代化遍地开花。在衡阳常宁,昔日不产粮不产果的荒山秃岭,如今成为了山、水、林、田、路高标准综合整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当地农户因发展油茶产业发家致富。而在湘西地区,不少煤矿老板从“黑金产业”转战“绿色产业”,一个个汇聚了资金、技术的柑橘、茶叶园迈开了跨越式发展的步伐。(记者杨娟 张振中)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中央机构 | 人大机构 | 国家主席 | 国务院 | 政协机构 | 民主党派 | 群众团体 | 驻外机构
Copyright © 2010-2018 中国舆情网 版权所有 | 中国舆情网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投稿信箱:tougao@yuqingz.com 运营:operate@yuqingz.com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手机版 | 电脑版
Top